正文 第117章 尾 聲(1 / 1)

昨天,奶胖兒季紅衛派了一輛“金杯”麵包車將乞月兒接走了,這是季紅衛出任縣民政局副局長做的第一件事。在剛竣工的縣福利院院長的辦公室裏,季紅衛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像彙報工作似的把準備送乞月兒到省城治病,以及民政部門對她今後的生活安排向耿子建作了詳細介紹,一直到送耿子建他們出來,他的臉上始終保持著矜持的微笑。

戴筠已經是第三次提出了相同的請求,直到最後一天耿玉崑和二娘才答應跟子建夫婦一起去濱海生活。答應歸答應,老兩口提出一個條件:這次不跟他們一起走,等什麼時候老得不能動了再說。耿子建替他們解釋說,在東荒地生活了一輩子諸多事情拋撒不下,不能說走就走。其實耿子建已經明確地給出了結論:兩位老人是不可能離開東荒地的。

老屋房後那株飽經滄桑的老榆樹,依然是風吹來的時候她先搖曳,雨落下來時她先飛煙,又猶如迎接旭日的精靈,初升的太陽首先在她的巨冠上塗抹了一層油脂,閃閃泛光。仿佛這棵老榆樹是一個符號,是東荒地的一個標誌。

耿子建和戴筠在破敗的院落前停住腳步,眼前一片狼藉:破舊的門板和千瘡百孔的窗戶使得整個院落異常荒涼;一篷衰草包圍著磨房的斷壁殘垣,石磨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木製的部分腐朽了像個醉漢歪倒著。一忽間,淤積在耿子建心裏多年來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一下子變得具體起來——原來眼前的這番景象,正是無數次出現在夢境裏的無邊的背景,現在他又一次走進了那迷茫的夢境之中,所不同的是這個迷夢單調得隻剩下這個靜靜的背景了。

牟二邋遢在幾個月前就辦好了規劃、土地等全套審批手續,石料磚瓦已經開始籌備,單待秋後收了莊稼把耿家老院鏟平,建起一座中西結合樣式的小樓房。前天,請子建夫婦到家吃飯,席間他禮節性地征求了耿子建的意見,還給他們看了樓房的圖紙。

這套設計出自牟二邋遢在大學裏攻讀建築專業的遠房外甥之手。不難看出,這是個很有天分的學生,戴筠對整套設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就整體設計而言,體現了現代審美與傳統美學的完美結合,絲毫沒有牽強附會的痕跡,局部設計很精致別具匠心……

耿子建端詳著建築藍圖,仿佛已經看到了一座標誌著一個時代已經開始的美觀的建築出現在老榆樹的傘蓋下,在雄渾與清新的結合中,眼前的東荒地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和諧自然,又是那麼的充滿著欣欣向榮和勃勃生機。

一束斜陽從遠山背後照射過來,好像在召回萬物。耿子建挽著妻子的手,站在山崗上向遠方眺望,耳畔響起了那首古老的童謠——

老玉米,

金黃黃,

養活了爹來,

養活了娘,

養活了山中的小兒郎。

過了一條河,

過了一條江,

我捧著玉米上山崗。

站在山上回頭望,

地裏站的是我娘。

老玉米,

金黃黃,

……

一群大雁奮力向南飛去,優美的“人”字形映在天幕上。

“快,看那天空——多美呀!”戴筠一隻手把照相機舉過頭,另一隻手搬著丈夫的肩歡呼起來。

“是啊,真的很美!太美了,美得令人心驚肉跳!”耿子建在心裏由衷地發出一聲感歎。

落日的餘暉,把群山的頂端映染成了一片耀眼的金黃色,嫋嫋的炊煙在山腰間形成一條淡淡的霧帶,雞鳴犬吠和驢兒頑皮的歡叫,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田園詩畫,綠蔭掩映的箭杆兒河折射著碎玉般粼粼的波光,連同那古老而深情的東荒大地,都融進了遙遠的大山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