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早春時分,群山披翠,綠蘿飄揚,當是踏青遊玩的好時節。
然而,那昆侖山就如同不羈的野馬一般,獨自套上了一層白衫,將自己緊緊地裹住。從山下望去,渺渺雲霧中,依稀可見一座偌大的殿宇矗立其上,仿佛是從昆侖上劈砍出來的一般,牢牢地鎮住了這一截山脈。
邵揚站在前殿,看著漫山的皚皚白雪,歎道:“昆侖積雪常年不化,難得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年也沒感到膩味。算起來,現在已經是二月中旬了吧。”
“三師弟可是又在傷春悲秋嗎?”隻覺溫婉的聲音和春風融合在了一起,向人拂來,未覺先醉。邵揚轉過身,拱禮道:“小環師姐,邵揚隻是在想另外一件事。”
隻見譚小環今日身著一身素裝,仍掩蓋不了春天裏的隱隱透出的意韻,那修長的腿被衣物緊緊裹住,頭發自然挽起,臉上的兩個酒窩卻有一絲俏皮之色。她點點頭:“是為了小師弟下山的事嗎?”
邵揚望著大殿,低聲道:“按昆侖門規,凡年及誌學,可請求下山。然而沈易師弟被強行留下了五年之久,今年他已過弱冠之年,掌門在外遊曆,卻突然傳書讓我們審核沈易師弟,決定是否讓其下山……雖說師弟他的劍術天賦幾可與大師兄比肩,並且平日也勤修不輟,我初始以為師父是想收他為閉門弟子,未曾料想如今又允其下山,我著實覺得有些奇怪。”
小環聽罷,笑吟吟地看著他:“三師弟,虧你還是讀書人。當初有一道人來拜訪師父,他見到小師弟說了一番話。莫非你忘了不成?”
邵揚一怔,隨即臉上滿是驚疑之色,奇道:“難道真如此說?命理之術,端的如此神奇嗎?”左臂向前一伸,隻見丈餘外的一截樹枝竟被他吸了過來,他手拿樹枝,開始在積雪上劃寫起來。
“別想那麼多了,我先去看下小師弟的情況,也不知道曹師兄跑哪去了,師父可是點名要我們三個來把關呐。”語罷,便向偏殿走去。
邵揚猶自在地上劃著,待他抬起頭來時,小環卻早已走得遠了,似乎已和漫天風雪融為了一體,而腳下的文字,卻也漸漸被風雪所掩蓋……
這邊的譚小環向劍池走去,未走多遠,卻聽到兩個人的對話聲。
一個年輕的聲音嚷道:“大師兄!你幹什麼?”
譚小環心中一驚,她已聽出這是小師弟沈易的聲音,莫非曹師兄已先跟他交上手了,連忙施展蓮台步迎上前去,但接下來另外一個聲音險些讓她氣暈跌倒:“唉,我說你小子急什麼,今天出來得急,沒帶兵刃。我不就用你的劍來割下兔子肉嘛,等會我們兩吃的時候我多給你一成怎麼樣?再說你大師兄什麼時候坑過你了。”
原來曹亦安竟帶著沈易來打野味來了!最重要的是,聽起來他們似乎是在用隨身的佩劍來切磋烹調,譚小環的心顫了一下,這可是師父雲陽子親手傳給他們的佩劍啊……
隻見一名束冠男子慵懶地臥躺在地上,身著錦服,麵貌普通,手上一根木棍卻插著一隻烤兔,正在來回的翻烤,而另外一名年輕男子正在細細地擦拭手中的劍。
沈易擦拭著寶劍,突然眼前跳出了一雙小巧的鹿皮鞋,他怔了怔,忙起身低頭道:“沈易見過二師姐……”
譚小環歎了口氣,揮手讓沈易免禮,轉而向曹亦安說道:“曹師兄,你在寒潭苦修十年,出來後便下山遊曆,諸位師弟妹算起來已有十二年未見過你出手了,莫非你在寒潭專修的是烹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