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齊尊氣急敗壞,把自己單獨關在房間裏,大呼小叫,毫不避諱,他亂扔亂砸,盡情發泄著心中之怒氣,隻是這一次的宣泄,於以往大為不同,
畢竟這還是在華家園林之內,可他似乎早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隨地都可以和家人撕破臉皮,不顧一切後果。
原來上次在武術研討會上所發生的意外,和華齊尊有著莫大的關係,難怪當初他不聞不問,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無事關己,高高掛起,
就連他兒子華千殤,一鳴驚人的武技,也似乎和他毫無幹係,這一切不用在多說,就從華齊尊大逆不道的話語中,就能完全體會到一切中的一切。
雖然華老爺子身體健碩,體格硬朗,但畢竟也是年過八旬的老年人了,如果剛才華齊尊那一席撕心裂肺的咒罵,被他所聽到,不說一命嗚呼,至少也會被氣得半死。
試想自己的親生兒子,可以說出這樣的話語,作為世上任何一位做父親的人,都會寒心到一種極點,親情是世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東西,它能超越一切感情的存在,
就連華千尋這種一生求道,隨時隨地都要破空而去之人,都懂得保全家族,守護親人,更別提其他的普通家庭了。倘若一個人連親情都可以不認,他已經不是個人了,
隻能用民間最常用的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畜生。
如果華家是古代封建社會的帝王之家,那麼華齊尊此舉,便是為天下所不齒的特大罪過,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弑君殺父,亂臣賊子,每一種品德和每一條律例,都可以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這種行為,不止被家族有所不容,連普天之下的黎明百姓也要為之唾棄。因為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曆史,最看重的就是血濃於水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它代表著香火的傳承,和血脈的延續,
這也是深受了儒家學派的影響。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眾多學派林立於這片神州大地之上,深刻影響著世人的思想與價值觀,但隨著曆史的變遷,朝代的更替,大部分學派都相繼沉溺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可唯獨儒門學派,一家獨大,生生不息,孔孟之道,傳承千年。其治國理念,被後世坐擁天下的皇族之家所尊崇,而仕途之路也成為了莘莘學子的目標首選,十年寒窗苦讀是為何?不就為了學習知識,高中科舉,而後效忠於朝廷,
做個忠君愛國之賢能,隻有如此成就,才能流芳百世,名垂於千古。千百年來,儒門品德被世人所遵從與敬仰,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大品德,成為了丈量世人的一把活生生的標尺,不管是草根百姓,
還是豪門士紳,對於子女的第一教育,便是這神聖的八種品德。雖然當今社會,以法製治國,條條款款,字跡鮮明,不管你內心如何的肮髒汙穢,隻要不觸犯國家法律,誰都不能拿你問罪,但人有倫理綱常,不比**牲畜,
誰都明白基本的道德約束,就連尋常百姓都懂得百善孝為先的基本道理,更何況華家這種承載了千百年曆史底蘊的名門望族。可最無情是帝王家,為了那把權利的交椅,兄弟父子都能反目成仇,刀兵相見,所以說華齊尊的這種心態,
也不無其中的道理。
此時,他仿佛一條六親不認的瘋狗,為達目的亦可不擇手段,平時的衣冠楚楚,早已不見其蹤影,裸露出來的是喪心病狂的**本性。他稍微穩定了一絲情緒,然後徐徐走到了一幅古樸的水墨山水畫麵前,這幅山水畫一看便知是名家真跡,
那古色古香的雲龍宣紙,仿佛透漏出一股優質典雅的歲月痕跡,其筆墨丹青猶如龍蛇飛舞,畫中景物如同寫實一般,繪聲繪色,栩栩如生,最關鍵的就是左上角儼然書寫著兩行筆鋒剛毅的字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勝舊人”,最後落款是“唐寅”兩個醒目的大字,和一方別致的朱砂璽印。整幅畫卷被表在一層特質的名貴紫檀木框架之內,別的不說!單憑這幅唐伯虎的水墨丹青,就能彰顯出華齊尊所擁有的萬貫財富,
這種絕筆真跡在整個世上都隻有一副,古玩市場至少都是個八百到一千的加碼,單位可不是元而是萬,況且有些收藏家在乎的是那種名家的精神,再多錢都不一定買得到,說是無價之寶,都一點不為過。
可這幅畫卻不是華齊尊現在所想的重點,他伸手在畫框周圍來回浮動,不知用意何在,而幾秒鍾過後,整個畫框猶如一道閘門,連畫帶框緩緩的向上移動,呈現出了一個正方形的暗格,這名畫背後,居然內有乾坤,其設計之精巧,簡直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