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產生的衝擊波開始摧毀周圍的建築物,大量的複合材料被瞬間撕裂,所有的玻璃都被爆炸的威力震碎,大量係統被摧毀,整座城市瞬間癱瘓,大量的樓房倒塌,倒塌的樓房揚起了巨大的煙塵,加上爆炸吹起的灰塵,整座城市就像‘霧城’。爆炸之後,是燃遍全城的大火,火勢蔓延的異常快,短短十幾秒,整座城市都陷入了火海。
但是這些大火顯然沒有影響到正在潛伏的機器人,那些機器人任憑大火燒著,他們就是沒有任何的動作。
經過光腦的計算,每一個圓球釋放的威力相當於一噸**,每一個城市裏麵起碼都有超過一千萬個圓球,這和一個千萬噸當量的核彈爆炸沒什麼區別。而且這些圓球是分散開的,不像核彈一樣,是從一個點朝外釋放能量。
顯然這一千多萬個圓球對城市造成的破壞遠遠超過一個千萬噸當量的核彈造成的破壞,因為破壞的更加徹底。
爆炸之後,整座城市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到處都是倒塌和即將倒塌的建築物,還有一些建築物被炸的隻剩下骨架,但是還挺立著。
光腦經過統計之後發現,五座城市一共有超過三百萬架機器人被爆炸摧毀。沒辦法,畢竟第三行星的防禦機器人都是俄羅斯淘汰的落後型號,身上的沒有裝備護罩,而且用於防護的裝甲也是老式裝甲。
觸手戰艦的軌道轟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特別是防禦機器人的損失讓處於地下城市的人類漸漸失去希望。而位於防禦中心的指揮官則有些著急,因為觸手戰艦隻需要再來幾次軌道轟炸,第三行星的防禦機器人就會消耗殆盡。
不過這一次軌道轟炸完成之後,觸手戰艦再也沒有任何的動靜,而是靜靜的懸浮在第三行星的軌道上麵。
軌道轟炸之後十幾秒,第三行星的指揮官收到了光腦的統計,五座城市的情況都差不多,全部成為廢墟。當然了,重點不是這個,而是五座城市的防禦機器人,損失狀況並不相同。其中損失最嚴重的一座城市,隻剩下十萬多架機器人,而損失最輕的一座城市,還有七十多萬機器人。
指揮官立馬對手上剩下的機器人進行調控調配,讓損失較輕的城市派出機器人支援損失較重的城市。指揮官想讓所有人都聚集到一個城市,然後讓所有機器人共同守著一座城市,這樣他們的生存機會才會大,才有可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但是有一點,每一座城市都聚集了四千萬人,轉移人口也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指揮官派出機器人去,也有拖延時間的意思,讓機器人拖時間,換來人類的轉移時間。
大約過了兩分鍾,兩萬多個綠甲生物來到了一座城市外麵,這些綠甲生物隻是距離城市比較近,率先到來的而已,甚至連前鋒都算不上。幾百個已經準備好的機器人已經將那些生物鎖定了,然後通過計算數據,其中一個機器人扣動了步槍的扳機。
數枚被加速到每秒二十公裏的子彈迅速穿過空氣,擊中了目標,子彈擊破了綠色的護甲,飛進目標的腦袋,然後目標的腦袋瞬間碎裂變成殘渣。細小的殘渣帶著濃綠色的液體四處飛濺,濺到了周圍的綠甲生物身上。那個失去腦袋的綠甲生物,緩緩倒在地上,大量的綠色液體慢慢的從斷口處流了出來。而這個綠甲生物後麵的一個綠甲生物也被帶著巨大動能的子彈打成了肉塊。
這件事就像一個信號,其他機器人也開始開火,大量的子彈飛出槍口,飛向目標。在那些綠甲生物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造成了一場大屠殺。
那些綠甲生物像是不動的靶子,就這樣被子彈收割著。大約過了零點八秒,剩餘的綠甲生物反應過來,立馬散開,尋找掩體。
不得不說,綠甲生物的這個做法非常好,因為此時城市周圍的能見度非常低,除了到處都是的‘火燒雲’之外,觸手戰艦軌道轟炸之後揚起的灰塵還在到處彌漫,讓能見度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