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重生之開局隻有一個攤位(1 / 2)

江下鎮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告靈節,同時也是趕集的日子,十裏八鄉的人們都彙集到了這裏,遊街玩樂,街上是人山人海,顯得熱鬧非凡。

不過此時是下午的尾聲,這時候最熱鬧繁忙的當屬撰寫祭文的攤位了,所有祭文攤位都被圍的水泄不通。

為什麼會這麼熱鬧呢?這就要與告靈節脫不開關係了,‘告靈節’顧名思義就是告慰亡靈的節日。

每年到了這天,人們都會請懂得書寫文字的先生,把這一整年家裏發生事無論好壞都寫在祭紙上,等到太陽下山前一刻,在牌位之前焚燒。

傳說中這是一年中,唯一一次能與死去家人送信交流的日子,所以隻要不是無家可歸或者窮困潦倒的人,都會在這一天寫上一封祭文。

隻見一字排開的祭文攤位上,不是身著長袍的老先生,就是表情嚴肅的中年文人,都在奮筆疾書。

而此時,一個角落裏,李易剛把自己簡陋的攤位支了起來,攤位由一塊破舊的木板和幾根粗糙的木棍搭建而成,木板上麵擺放著幾遝泛黃的祭紙,與一支毛筆,李毅正坐在一塊搬來的大石頭上,背後則掛著自己的招牌,上麵寫著。

‘代寫祭文,五文’

攤位剛支起來,就有不少人看了過來,畢竟五文錢實在是太便宜了。

一般的攤位都是二十文起步,五文錢也就夠買個包子的。

不過在看見攤主之後,又都停下了腳步,這攤主一眼看去,最多才十五六歲,身高倒是不矮,但是人太瘦弱了,身上的衣服還算整潔,洗的快發白了。

不過他的價格還是太有誘惑力了,終於還是有人忍不住上前詢問:“小先生,這代寫祭本五文錢是真的嗎?”

“這是自然,童叟無欺,先寫後付錢。”剛支起攤就有人來詢問,李易自然是十分熱情。

問話之人是一位中年男子,一副農民的打扮,聽到這話大喜過望,連忙拿出五文銅錢放到了攤位上。

“你想要怎麼寫?正祭文還是口述?”見他掏出了錢,李易也是連忙詢問要求,這可是第一個客戶可要服務好了。

所謂正祭文就是模板式的祭文,上麵寫一些希望祖上保佑,家裏平安之類的,寫起來方便快捷,不用動腦子,口述則是顧客說什麼就寫什麼。

沒想到李易還提供選擇,中年人連忙說道:“口述,口述。”

一般的祭文攤可沒有選,都是看攤主心情,要知道能識文斷字寫祭文的,一般都是家裏小有資產,畢竟沒有錢可上不起私塾。

今天上街擺攤寫祭文的,大部分是由縣衙組織鎮上的讀書人,所以很多攤位都是寫正祭文。

你也沒有廢話,拿起一張泛黃的紙,示意可以開始了,他來的有點晚了,趕緊寫完多賺一點錢,畢竟這些紙是他從寺廟賒出來的。

“阿,阿翁,今年收成不錯,我又養了一頭牛,等狗兒成年,這頭牛也長起來了,剛好給他耕田用····”男子剛開始還有點結巴,不過說起話來就越來越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