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絕地反擊(下)(1 / 2)

今天下午去東京,最後一更,明天斷更請見諒。

關於張星沉的故事,出於劇情發展需要,我沒什麼好說的。隻想說張星沉這個女孩,從前不是葉念思的,現在不是葉念思的,將來……將來是。如果因為這個占劇情分量重,占篇幅小的女孩而看不下去的話,我也隻能表示遺憾。

========================================================

寧林格的即位大典前一天對先夏國公李元昊有個小小的葬禮,不過因為無論是寧林格還是皇太後還是假張元對這個失敗的梟雄都沒有太多好感,所以李元昊的葬禮也就草草舉行,連知道和參加人都沒有幾個。

葬禮一天後,即位大典匆匆舉行。首先禮部官員在朝上奏請寧林格即位,寧林格再三推薦不得後,“不得不”點頭答應。然後寧林格在西夏一品堂和侍衛司的護送下,擺儀仗從中興門出發繞城一周而回,文武百官於皇宮入口處恭候大駕。回宮後,舉城大慶。城裏的慶典自然有官吏負責集中打鞭炮耍燈籠之類的活動。內城之中,各路名流戲班在侍衛司的層層嚴密把關下進入皇宮,開始緊張地準備節目。

葉念思有點心不在焉地守在寧林格的身旁,而他的身旁,自然是形影不離的吳昊。經過這幾天的相處,葉念思發現吳昊其實非常機智,對政治也絕不像葉念思之前想的那樣一竊不通。不過有一點葉念思仍然猜對了,那就是吳昊的孤僻。從始至終,吳昊一直是試圖通過控製葉念思一人來控製整個大局,雖然分身乏術,卻從來都沒想過培養心腹為他辦事。誠然,吳昊現在是葉念思的影子,沒有機會也沒有條件去拉攏心腹,但之前張元一個可信的手下都沒有這件事,本身就說明了許多問題。更誇張的是,吳昊連張元的家將鄧淵公冶勝,也明顯表現出不信任,他不但沒向鄧和公冶二人坦白葉念思是假貨的事,葉念思有意將他二人支開時吳昊也沒有任何表示。葉念思不知道這種病態的孤僻是源於吳昊的過度自信還是神經質,但葉念思知道,像這樣孤僻的人不可能對人權力有太大興趣。也就是說吳昊幹此驚天一票,不殺弑兄凶手的真正目的,確確實實是如他所說為了滿足張元的遺願,讓葉念思代替張元成為複興大燕的開國皇帝。

這個發現讓葉念思對他和張元的結交充滿了興趣。葉念思曾嚐試套吳昊的話,想問他和張元是怎麼相識的,可惜從未成功過。年代久遠,張吳兩人的往事後人估計是永遠無法知曉了。按理來說,吳昊這種孤僻偏激的性格,放在後世的學校裏絕對是被大孩子們天天欺負的對象——以吳昊現在的武功,自然是沒人能欺負得了他,但沒練成之前呢?吳昊曾說他和張元是結義三十年的好兄弟,三十年前吳昊隻怕剛剛二十歲,武功肯定也高不到哪裏去。張元是哪隻眼睛慧眼識出吳昊這個英才,並且施法讓吳昊對他一輩子死心塌地的?這樣強悍的主角光環,葉念思也想預定個幾打戴在頭上啊!

胡思亂想之中,寧林格已經在宮女的服侍下換裝完畢。在西夏侍衛的護衛下,寧林格百味陳雜地看了葉念思一眼,一臉蒼白地來到皇宮前的大操場。在那裏寧林格第一次以夏國公的身份接見百官。台階之下百官對新國公行跪拜禮,儀式繁雜,大概就是縮小版宋朝登基典禮的那一套,葉念思也不是很清楚[1]。就這樣鬧哄哄的弄完後,累死人的登基儀式總算結束。接下來是慶祝表演時間,百官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放鬆放鬆了。

原本無論是在宋禮還是夏禮中都沒有在典禮中插播戲班子表演這套,但因為張元堅決要搞,而揚守素堅決要迎合張元的所有主意——當朝文武兩派權勢最大的大人們要這樣搞,其他人還有什麼好反對的?至於寧林格陛下的意見……誰還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