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吃零食
叛逆期案例
小偉是一個二年級的男孩,學習成績不錯,平時也比較聽老師和父母的話,但他有一個不良習慣,就是特別喜歡吃零食。
家裏的零食自然是不斷,冰箱裏塞滿了薯片、蝦條、巧克力和可樂等。小偉一放學回到家就打開冰箱,左手一袋,右手一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每次媽媽都會勸說他:“乖兒子,一會就要吃飯了,別吃那麼多零食了。”可是小偉哪管什麼時候吃飯,隻知道現在就要過嘴癮,再說了,媽媽做的飯哪有零食美味?所以任憑媽媽怎麼勸說,他就是不聽,媽媽也拿他沒辦法,隻能逐漸減少零食的供應量。但是問題又出來了,媽媽減少了從超市給他購買的零食,他卻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了更多的零食。平時總不能不給他零花錢吧?媽媽真的感到很為難。
小偉他們學校周邊有很多小門麵和小賣部,經常被學生圍得水泄不通,那裏炸肉串、炸雞翅、煎香腸、炸臭豆腐、珍珠奶茶等小吃應有盡有,每當放學的時候這些小吃都供不應求。這些小吃店和小賣部極大地滿足了小偉的胃口,盡管媽媽對他說路邊的小吃不衛生,盡量不要吃,可是小偉哪能抵擋得了這些食品的誘惑呢?幾乎每次放學回家前,他都要在那兒吃個夠才回來。
媽媽隻好縮減小偉的零花錢,但小偉總會“巧立名目”,把減少的零花錢再要回來。為此,媽媽真是傷透了腦筋。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孩子吃零食吃的是味道和感覺,媽媽要注意幫他控製和選擇
孩子愛吃零食這幾乎成了各個年齡段孩子的共性,那麼孩子為什麼愛吃零食呢?綜合來講,孩子愛吃零食是由多方麵的原因造成的。我們分別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從生理方麵來講,七八歲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活動量較大,而且在校讀書腦力勞動也很活躍,所以身體對營養的需求量就很大,孩子往往還沒有放學就已經饑腸轆轆了。因此,放學後孩子迫不及待地飛出教室,直奔小吃攤,或者放學回到家後不等媽媽做飯就打開冰箱或櫥子找吃的。當然,零食的美味和多樣化也極大地刺激了孩子的嗅覺和味覺,比如大部分零食在製作時都在口味上下了很大工夫,甚至有些零食不惜為此加入增味劑,這些味道鮮美的零食自然比媽媽一成不變的飯菜更能引起孩子的食欲。
從心理的角度來講,孩子吃零食也是出於一種習慣,比如小時候已經養成了愛吃零食的習慣,升入小學後這種習慣沒有得到糾正,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另外,孩子之間吃零食的行為也會傳染,別的孩子買什麼好吃的,自己也想買什麼好吃的,甚至有時還會形成一股攀比之風。如果一個孩子比別的孩子買的零食花樣多,他就會感覺良好,尤其是七八歲的孩子在這方麵特別喜歡吹噓或標榜自己。所以,孩子吃零食有時候也是在追求一種自我感覺。
那麼如何看待孩子吃零食這件事情呢?簡而言之就是要一分為二地看待,讓孩子有選擇地吃零食,合理地吃零食。孩子吃零食往往注重口味,隻要合自己的口味,幾乎什麼零食都吃,不加選擇。但是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來講,有一些零食是不適合孩子吃的,比如一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導致孩子發胖。另外,一些油炸食品還含有少量致癌、致病物質或毒素,這些東西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七八歲的孩子對此知之甚少,所以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選擇。當然,並非所有的零食都不能吃,諸如水果、薯類以及酸奶之類的食品含脂肪、鹽分和糖分較低,適量食用則能補充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促進人體的健康成長。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給孩子講明亂吃零食的危害,讓孩子自覺遠離不良零食
正常的一日三餐基本上能滿足孩子日常的營養所需,但由於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用零食來補充一些營養也是有必要的。主觀上來講,幾乎每個孩子都愛吃零食,因為零食能給他們帶來味覺上的刺激和愉悅的心理感受。但是不加選擇地吃零食或者在不適當的時候吃零食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一般而言,水果、蛋、奶類零食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比較有益,而一些油炸、幹製類食品大多含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劑,常吃或多吃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比如街頭的一些小攤販出售的油炸類食品大多不符合衛生標準,細菌超標、含有毒素等,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在時間上,看電視時最好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看,在睡覺前半小時盡量也不要吃零食,否則會對腸胃健康有負麵影響。七八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辨識能力,如果家長能夠向孩子講明亂吃零食的危害,那麼相信他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小剛是三年級的一個男孩,他特別喜歡吃學校門口攤位上的炸臭豆腐,幾乎每天放學後都要買上幾塊吃,媽媽勸說了他很多次,他都不聽,這讓媽媽很無奈。
有一次媽媽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某地十多家臭豆腐製造工廠為增加豆腐的臭味,竟用糞水醃製,做好的豆腐還要用布包好埋在糞堆裏……原來某些地方熱賣的臭豆腐竟是以化學染料、餿水、汙水,甚至糞水加工製成,真是讓人惡心至極。
媽媽看了這個新聞後,雖然對是否告訴孩子有所顧慮,但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還是在放學後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小剛,小剛聽後以為媽媽在騙他,媽媽又從網上找到相關新聞。當小剛看到新聞和圖片的一刹那,當時就吐了,此後他再也不吃路邊的炸臭豆腐了。
盡管這種方法有些直白和極端,但是對於癡迷於炸臭豆腐“美味”的小剛來說,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相反媽媽如果對小剛隱瞞事實,不僅不利於小剛放棄不衛生的零食,也是對小剛身體健康不負責任的。
方法二:讓孩子養成定時飲食的習慣,按時為孩子備好三餐
孩子喜歡吃零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飲食不規律。為什麼飲食不規律會讓孩子變得愛吃零食呢?我們通過舉例來說明,比如,中午孩子放學後媽媽還沒來得及做飯,那麼饑腸轆轆的孩子就會到處找吃的,當他吃了一通後,媽媽才把飯菜端上桌子,然而此時的孩子已經吃零食吃飽了,或者已經吃了半飽了,隻好在媽媽的勸說和逼迫下勉強吃一些飯菜。但是,畢竟正餐才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和營養來源,由於正餐攝入食物量不夠,孩子很快就又餓了,而這時還沒有到晚餐時間,於是他隻好再次吃零食緩解饑餓感,而到吃晚餐的時候他又不餓了……如此便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導致孩子吃的正餐越來越少,而吃的零食卻越來越多,長此以往便會形成一種習慣,甚至使孩子對零食產生依賴性。
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按時給孩子做飯,即便沒有及時做飯,也要讓孩子稍微等待一會兒,盡量不要讓他吃零食補充身體所需。如果孩子非吃不可,也要讓他適當控製量,避免一次吃個飽。當然,飯前飯後可以適當讓孩子吃一些對身體有益的零食,比如水果類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零食,這些零食有助於對正餐的消化吸收,也有利於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總之,規律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地減少孩子的零食需求量,媽媽要從自身做起,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方法三:適當調劑飯菜的口味,搶占孩子的零食空間
孩子畢竟是孩子,抵擋不住零食美味的誘惑。美味的誘惑可以說是孩子喜歡吃零食的最直接原因,也是最根本原因。有不少孩子在吃飽飯後,還要抱著零食大吃一通,原因何在?正是因為經受不住零食美味的誘惑。對孩子而言,可能一成不變的飯菜口味已經讓他們對正餐失去了興趣,他們需要新鮮、刺激的口味來滿足自己的味覺,零食無疑是最具有誘惑力的。所以,家長在做飯時不妨調劑一下飯菜的口味,為孩子做一些可口的飯菜,當他們吃飽了可口的飯菜後或許對零食就沒有太多的食欲了。
小雨是一個特別愛吃零食的孩子,而且用媽媽的話來講就是“口味特別刁”,所以小雨在吃完飯後總是喜歡再吃一些零食,盡管媽媽數落了她很多次,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
小雨總是說媽媽做的飯菜很乏味,所以她也沒什麼胃口,甚至有時候寧願吃方便麵也不想吃媽媽做的飯菜,而媽媽也總是抱怨小雨“沒良心”。
有一次,爸爸在吃晚飯時微笑著說了一句:“這飯菜怎麼一點味道都沒有?”媽媽瞪了爸爸一眼,小雨趁機說道:“就是嘛,就是嘛,我媽做的飯菜真難吃!”邊說還邊朝媽媽扮了個鬼臉。爸爸趕緊打趣道:“你媽平時工作那麼忙,哪有工夫給你琢磨飯菜的味道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小雨的媽媽內心在嘀咕:難道自己做的飯菜真的不好吃?從那以後小雨媽媽抽空就看菜譜,琢磨飯菜的口味,不久就做出了一手好菜,並獲得了小雨爸爸和小雨的稱讚。而從這以後,小雨媽媽發現小雨吃零食也越來越少了。
有的時候,正餐的口味如何的確會影響孩子對零食的依賴程度,如果您不相信,可以試著為孩子做一些可口的飯菜,看對減輕孩子對零食的依賴有沒有作用。
睡懶覺是孩子的共同嗜好
叛逆期案例
小昊剛升入小學一年級,他頭腦靈活非常聰明,學習成績也不錯,就是有一個壞習慣——愛睡懶覺,而且這種習慣從幼兒園一直持續到現在,媽媽為這個問題很頭疼。
小昊平時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每天放學後,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就開始全神貫注地看起動畫片來,直到媽媽喊他吃晚飯。當然,吃飯時他也眼睛不離電視,媽媽為此經常批評他,但一點效果都沒有,有時候媽媽隻能強行把電視機關掉,這自然引來小昊的一通抱怨。
吃完飯,小昊仍然接著看動畫片,一直看到晚上9點多,才不情願地在媽媽的威逼利誘下去洗漱,等到上床睡覺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即便如此,他還會在床上躺著翻來覆去睡不著,又是要喝水,又是讓媽媽幫他拿吃的,直到折騰得沒什麼可折騰了才漸漸睡去。
第二天早晨起床時那就更費勁了,本來媽媽怕他上學遲到,早已經為他定好了鬧鍾,但是鬧鍾都響過幾遍了,他還是不起床。有時候媽媽看他快要遲到了,就來到他房間,硬是把他從被窩裏拉出來。每次他都會急赤白臉地說:“就許你們睡懶覺,我多睡會兒就不行,還有天理沒?”每次媽媽也都會反駁他:“我和你爸爸還不到上班時間,你已經到了上學時間了。”“那我不管,我也不想上學了。”小昊無理爭三分,媽媽也十分窩火。這樣的母子之爭,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但始終都沒有找到解決的良策。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大多數孩子都愛睡懶覺,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睡懶覺,這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共同嗜好,也是大多數家長共同的煩惱。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如此,大人也一樣,很多成年人也喜歡睡懶覺,隻不過有些成年人自製力強,或者已經養成了良好的作息習慣而已。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睡懶覺呢?
對孩子而言,愛睡懶覺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睡覺晚,睡眠不足,所以該起床時才會賴床。一般而言,小學生每天的睡眠時間應當在10個小時左右。如果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低於10個小時,那麼就會出現睡眠不足的現象,他們就容易賴床不起。反之,如果每天能保證10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孩子就比較容易自然醒,而不是依靠鬧鍾吵醒。而孩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每天睡覺時間比較晚,晚上不是看電視就是玩別的遊戲,當然也有的孩子是為了寫家庭作業。所以,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避免讓孩子看電視太晚,或寫作業太晚。拿例子中的小昊來講,他每天看動畫片看到很晚,再加上洗漱和在床上輾轉反側的時間,估計真正入睡時要到夜裏11點鍾左右了,可是早上為了上學7點鍾左右就要起床,這樣算下來,小昊每天肯定是睡眠時間不足,而他睡懶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孩子愛睡懶覺的另一個原因是受家長生活習慣的影響。有的家長習慣於晚睡晚起,孩子受此影響慢慢也會形成晚睡晚起的習慣。比如例子中的小昊,當媽媽催促他早起時,他很自然地就想起了用爸爸媽媽“睡懶覺”的事實當做借口。這說明家長的作息習慣對孩子的作息習慣影響也很大。
總之,要解決孩子愛睡懶覺的問題,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讓孩子早睡早起,幫助他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前麵我們分析了孩子愛睡懶覺的根本原因,隻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才能有效解決孩子愛睡懶覺的問題。下麵我們來看一位媽媽是怎麼做的。
小薇幾乎每天早晨都要哼哼唧唧賴床不起,有好幾次媽媽送她上學時都差點趕不上校車,這令媽媽十分惱火,而小薇也幾乎每天早晨都會挨訓。
媽媽思來想去,認為小薇之所以早上不按時起床,可能是因為晚上睡得太晚了,所以媽媽決定每天晚上讓小薇早睡一會兒。這天,小薇吃完晚飯後,媽媽沒有讓她再去看電視,而是帶著她到附近公園轉了一大圈,回來後小薇有些累了,媽媽趕緊讓她洗了個澡。洗完澡後,小薇感覺舒服多了,這個時候她也稍稍有了困意,媽媽趕緊安排她早點睡覺,小薇雖有些不情願,但畢竟也有些困了,於是上床睡覺去了。由於這次比平時早睡了一個多小時,第二天起床時小薇並沒有太多的困意,鬧鍾響了之後不久,她便起床去洗漱,這次媽媽沒有喊她。當然,對於她的積極表現,媽媽也及時表揚了她。此後的幾天,媽媽盡量通過各種辦法讓她早睡早起,漸漸地小薇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賴床的行為也很少再發生。
道理就是這麼淺顯,與其一味地責備孩子賴床不起,倒不如想想辦法讓孩子早睡早起,當孩子睡眠相對充足的時候,賴床對他而言也就沒什麼必要了。媽媽們不妨一試。
方法二:讓孩子受到適當懲罰,讓他為自己的懶惰埋單
大多數孩子屬於因睡眠不足(晚睡)而導致的賴床,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留戀被窩的舒適而不願起床,尤其是在冬天的早晨,這種現象尤為明顯。這個意思就是說,有的孩子即便是睡眠充足,他早晨也不想起床,總想在被窩裏多待一會。這種現象屬於孩子的惰性在作怪,當然這種行為通過早睡早起是很難解決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適當地讓孩子接受懲罰,讓他為自己賴床而付出代價,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小強是一個特別愛睡懶覺的孩子,媽媽為此每天都要和他打上一通嘴仗,真是煩不勝煩。為了避免小強上課遲到,媽媽為他定了兩組鬧鍾,一組振不醒,另一組十分鍾後接著振,即便如此,小強依然雷打不驚,媽媽每天仍然很無奈地去他房間催促他起床。為此,媽媽絞盡了腦汁也沒有找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強的媽媽從一本家庭教育雜誌上看到了一篇關於孩子睡懶覺的文章,其中有一種避免孩子睡懶覺的方法就是讓孩子“適當受到懲罰”。媽媽決定嚐試一下這種方法。當小強第二天再賴床不起時,媽媽並沒有去他的房間催促他,而是“按兵不動”。小強感覺不對勁,過了一會兒等他主動起床洗漱時,發現時間已經晚了,盡管他三下五除二就洗漱完畢,但是趕到小區門口時校車還是開走了。小強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個勁兒地埋怨媽媽沒有及時喊他起床,媽媽也為此表示“後悔”。無奈,最後母子倆隻好打了一輛出租車來到了學校,此時已經上課10多分鍾了,小強自然受到了老師的批評。
經過這次事件,小強十分後悔,而他再也沒有因為賴床而遲到過。
盡管這種方法帶有一定的懲罰性,但對於“屢教不改”的孩子還是比較有效的。當然這種方法不能經常使用,如果經常使用會出現兩種後果:一是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二是會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皮”。
方法三: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出好榜樣
前麵講到了,孩子愛睡懶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家長生活習慣的影響。如果家長平時特別愛晚睡晚起,那麼孩子自然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想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有的家長習慣於在這方麵擺家長姿態:認為大人是大人,孩子是孩子,大人沒必要和孩子比。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而且當大人教育孩子要早睡早起時,很容易遭到他們的反駁。在孩子的眼中,他們和大人是一樣的,大人能怎麼做,他們也希望能怎麼做,如果不允許他們那樣做,他們就會感覺很不公平。所以,想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合格的榜樣。
孩子為何不講衛生、不愛幹淨
叛逆期案例
小偉今年8歲了,正在讀小學二年級,他活潑可愛,就是不愛講衛生。平時洗臉刷牙他都會逃避,更別提養成其他衛生習慣了。
早晨起來洗臉刷牙他嫌麻煩,胡亂抹幾下就算了事;平時洗澡他嫌時間太長,在浴室待不了幾分鍾就得跑出來;指甲長了他也想不起來剪,以至於指甲縫裏藏滿了汙垢;衣服髒了他也從來不主動換,非得等到媽媽強迫幫他換下來……不僅如此,每次媽媽剛給他換好洗淨的衣服,放學回來準弄得渾身髒兮兮的,泥土、汙漬不必說,上麵還被他用彩筆搞得花裏胡哨,簡直就像在搞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