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壓力人人都有,卻各不相同(1)(1 / 3)

誰都躲不開壓力

壓力是一個挺討厭的東西,這東西我們每天都感受得到,但是誰又躲不開。可壓力挺有意思的,它一時一變。

壓力是形形色色的

剛才,有一位朋友問我今天麵對的是什麼壓力,我對他說我的壓力是形形色色的,是主觀壓力和客觀壓力相配合的。其實,主觀壓力和客觀壓力不僅可以相配合,還能相互轉化。比如一個客觀事實是,我的小舅子掙錢比我多。麵對這樣一個客觀事實、一種客觀壓力,我天天覺得真慚愧,你看我小舅子掙錢都比我多。如果在“我小舅子掙錢比我多”這句話前麵加三個字“憑什麼”,大家注意,加上這三個字,客觀壓力瞬間就變成主觀壓力了,“憑什麼我小舅子掙錢比我多”,一肚子憤懣、一肚子不服氣。

壓力總的來說應該分為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麵。來自客觀的壓力我們很容易識別,比如有一天早上在來演播室錄節目的過程當中堵車,堵車是客觀的,不以我的主觀意誌為轉移,我改變不了,因此這是一種客觀壓力。那主觀壓力是什麼?比如剛才我們談到的“憑什麼我小舅子掙錢比我多”,這是一種主觀壓力。

有些主觀壓力來自觀念。曾經有這樣一個調查,隻有不到15%的家庭主婦,把丈夫變得富有視為是一種福氣,視為是一種幸福。當時我挺驚訝的,後來一想,明白了,這是一種觀念型的主觀壓力。這種觀念型的壓力叫什麼呢?叫“男人有錢就變壞”。果然,同一個社會調查給了我們另外一個數據,有69.14%的家庭主婦把丈夫變得富有視為壓力和挑戰。

壓力的宏觀分類:

●主觀壓力

●客觀壓力

如果細分的話,壓力可以分為以下五種:事務型壓力,比如這個月的生產任務、下個月的銷售任務,等等。軀體型壓力,比如牙疼、類風濕、各種各樣的疾病,或者是身體不太健全,等等。觀念型壓力,比如剛才我們說的“男人有錢就變壞”,等等。人際型壓力,比如我的辦公室主任不知道為什麼老是看我不順眼,每天我一看見他,立刻就會變得謹小慎微,今天他臉色不太好,是不是要拿我撒氣啊,我可千萬別惹他。環境型壓力,比如我們天天都在說環保,天天都在說什麼地方空氣汙染比較嚴重、什麼地方水被汙染了,等等,這些都是環境帶給我們的壓力。

壓力具體分為:

●事務型壓力

●軀體型壓力

●觀念型壓力

●人際型壓力

●環境型壓力

不管是軀體型壓力、事務型壓力、人際型壓力,還是環境型壓力,這些壓力源往往都看得見摸得著,是客觀存在的。唯獨觀念型壓力例外,它是來自我們主觀世界的壓力,其壓力源往往並不存在,隻不過被我們的大腦思維臆想和加工出來而已。這種壓力並不會因為客觀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因為它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記憶深處,隻有當時機成熟時才會跳出來。

一個年輕女孩子小Y,上中學的時候喜歡追求刺激,經常會和朋友們一起觀看恐怖片和驚悚片。她很喜歡看完恐怖片之後那種手腳發涼、汗毛倒豎、戰戰兢兢的感覺,讓少不更事的她覺得非常過癮。但是,當她考上大學以後,麻煩出現了。因為小Y所住的女生宿舍在樓道最裏麵,距離樓道的公共廁所非常遠,而大學宿舍樓在每晚11點之前就熄燈了,這就讓有起夜習慣的小Y不得不在晚上摸黑走很遠去上廁所。

第一天住宿舍,她就發現自己不敢夜裏去廁所,就算拉上一個女同學陪著依然感到心驚肉跳,黑洞洞的樓道裏,總好像潛伏著什麼可怕的東西,總覺得身後被什麼跟著,若有若無的。最難辦的就是,如果要大便,因為時間比較長,她也不好意思叫同寢室的同學陪著,於是上廁所就像在地獄一樣難熬,她會不斷地想象,周圍的黑暗中有一雙雙眼睛窺視著自己,身子下麵黑洞洞的便池裏也許會突然竄出來什麼不幹淨的東西,等等,直到頭皮發炸。她經常是魂飛魄散般狼狽地跑回寢室。

久而久之,小Y的事情被大家知道了,她難免成為室友們的笑柄,還有個別淘氣的同學時不時地嚇她取樂,這令剛剛加入新集體的小Y非常抑鬱。

小Y所體驗的極端環境壓力,真的是由環境惡劣造成的嗎?學校宿舍樓的公共衛生間本身根本無法構成環境壓力,不過是多走幾步路,光線稍微有點暗罷了。在谘詢中,我要求她盡量描述她害怕的東西,讓她通過素描來尋找答案,自己到底擔心黑暗中有什麼。她給我一一描繪過,比如“血紅眼睛的外星人”,“血肉模糊的吸血僵屍”,“女巫布萊爾”,等等,結果所有令她擔心的東西都是小時候看恐怖片時的記憶場景。

當她在天真爛漫的歲數,盯著恐怖片和驚悚片尋求神經刺激的時候,她便記住了一係列的情境和醜陋形象。當她的大腦跟隨著恐怖片的情節發展向前推演的時候,她已經建立起一套思維推演模式,黑暗意味著不安全,黑暗中隱藏著突然出現的魔鬼,魔鬼都是殘忍凶狠的……

這些推演的模式是固定的,雖然在平時不會幹擾小Y,但一旦出現了黑暗的情境,立刻就會被大腦重複。“黑暗是不安全的、黑暗是可怕的”,這就是小Y的觀念壓力,這觀念壓力甚至是潛意識的。如果小Y從小接觸的推演模式是黑暗中會有小仙女,黑暗中會有巧克力,那麼黑暗作為情境的扳機,自然不會引發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