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天地之道具一琴(2 / 2)

修行人有以琴為法器的嗎?法器並無拘泥,隻是看煉器之人擅加變化而已。這一段焦木長約五尺,通體焦黑,但隻是表麵的顏色,木材本身並沒有化成炭狀。而且那焦黑之色透出光亮質感,也不同於一般的熏黑。可能是因為此木本身早已枯萎緣故,加上數千年來火氣流轉,因此分量輕得不可思議,放在陸正的腿上猶如一片長長的羽毛一樣。

隨著陸正的手來回在焦木之上撫摸,浩蕩無比的法力寸寸煉化過去,陸正臉上也顯出悲喜七情之色。在如此不動聲色之間,陸正已經開始用七情心煉之法煉化這一段焦木。心煉之法的特點就是融合天地氣息之變於其中,運轉一心,七情震動。而這種特殊的煉器之法在陸正成為天命之主後,更是得心應手。天地萬物本就與他呼吸同應,在他的七情流轉之中,仿佛天地亦生出了七情之變,產生了一種奇異的律動,盡數彙聚在這一段焦木之上。

如此煉器之法,哪裏是一個修行人在煉器,分明是整個天地在運轉煉器,鑄煉一琴!

陸正在日月廬跟隨樂先生學琴,曾認真教過陸正製琴之法,因此陸正深知琴之構造和變化。製琴之木最為難得,從木材本身而言,質不可過實,質實則發音不夠清亮,也不可過鬆,過鬆這其音易濁。最好是取樹木之中段,經脈細膩,紋理順直、質地鬆實適中者為上佳。而一琴之中也分天地,布弦者為麵,支撐處為底。琴麵為天,天要虛靈,是琴音共鳴之關鍵;琴底為地,地要沉實,是支持及回響之基實,唯有天地各得其宜賓,才能算是一張好琴。

陸正曾讀過人間的一則筆記,在筆記之中記載了人間有一位大樂師,極擅操琴。在一次出訪遠方友人的旅途之中,這位大樂師住在一家客店之中,那時候恰好是晚飯時分,大樂師正在自己的房內遙望夕陽,準備操琴一曲。不料隔壁灶間正在燒火做飯,夥計將大塊大塊的木柴塞進灶膛之中,熊熊大火將木柴燒得劈啪作響,火星四濺。

這位大樂師一聽見木柴在火中的爆裂之聲,他的耳朵就在刹那之間豎了起來,整個耳洞都擴張開了。那木柴爆裂開的聲音直接通過他的耳朵鑽到了他的心裏。大樂師大叫一聲不好,立即跑到了灶間,顧不上灶膛裏的大火,直接伸手進去把正在燃燒的木頭拽了出來。大火一下子灼傷了大樂師的手,手背上登時就起了好幾個燎泡,但是大樂師卻完全顧不上這些,急忙脫下衣服使勁地將木柴上的火撲滅了。這時候他才長長出了口氣,對著一旁目瞪口呆的客店夥計道:“這可是製琴的上佳木材,千年難得一見啊!”

大樂師得到這塊木柴之後,費盡心血雕琢,終於製成了一張好琴,彈奏出曠世之音。因為這塊木柴曾經被火燒過,有一段呈現焦黑之色,於是這張琴被那位大樂師取名為“焦尾”!

當初陸正讀到這個故事時正在學琴,立即就被這個故事感動了,又連忙把這個故事講給心兒聽,心兒也感動不行。當時陸正就暗暗發誓,自己要是遇上一塊能夠製作成絕世好琴的木材,也一定不會錯過的。

雖然製琴之法和煉器之道並不一樣,但是其中有一些道理還是相通的,否則陸正煉製出來的法器也不能叫做琴了。既然陸正要煉製一張琴作為法器,當然首先具備琴之妙用,合乎琴理,能作為一張琴彈奏才是。

隨著七情心煉之法施展,法力過處,焦黑之木上發生了一種玄妙的變化。隻見原本黝黑發亮的木身之上開始如水麵一樣蕩漾開來,不斷地有各種各樣精美的紋路出現,像漣漪一般在木頭上輻射,之後又如火焰一般開始跳動起來。

不知道是木紋還是數千年來積澱其中的火焰之紋,本來作為樹根是來製琴是極為不合適的。因為樹根不為紋理密實,經脈過於集中,木質實而不鬆,共鳴極差。但是這畢竟是火靈神樹之木,自然不可以常理視之。

在心煉之下,波紋跳躍之中,原本四尺長的焦木漸漸地縮短,到最後隻剩下三尺六寸五分長短,正是一張琴該具備的長度。(未完待續)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