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心和尚不知白衣人的存在,更不知白衣人已經看出他不久將有劫數,見陸正臉色不祥,以為他在知命境之中遇見了什麼難以解決的困惑,正要詢問。陸正卻正好搶在前頭問道:“大師,你此番從人間回來,是要回嗔怒山火焰庵嗎?”
嗔心和尚不知道陸正為什麼突然問出這個問題,見他臉色凝重無比,不明緣故,微感驚訝,便道:“施主為什麼突然問這件事?”
陸正躊躇再三,不知該怎麼說才好,到最後把心一定,管他什麼人願天意,道:“大師,請恕晚輩冒昧,隻是隱隱從大師身上感覺到一種不祥之感,隻怕前路有劫。不宜再往。”
“你說什麼?”一聲輕喝,卻是大智僧猛地從地上站了起來,神情衝動。滿是怒容,道:“閣下說話未免有些太不中聽了吧。我等敬你是天命之主……”
大智僧的話才說了一半卻斷了,沒有繼續說下去,那是因為嗔心和尚抬起來了一隻手生生打斷了他。嗔心和尚沒有理會大智僧,而是看著陸正,滿臉饒有趣味的笑意,道:“哦,施主是如何看出貧僧前路有劫?看來貧僧仍是走眼了啊,貧僧已是知命之境的修為。施主能看透貧僧的命數,察見前路危機,除非是應該有了知天境的修為才是。又或者,是因為施主乃是天命之主的緣故?”
陸正不能把有白衣人存在的秘密說出來,麵對嗔心和尚,他又不願意撒謊,於是隻好道:“大師先不要管我是怎麼知道的,若是信得過晚輩,就請聽晚輩的勸告吧。大師來此之前不是剛剛開始遊曆人間嗎,如此匆匆忙忙。所見必少。不如就避趁劫之便,在此返回人間好好遊曆一番,等到劫數過去再回來。既避開劫數又增見聞,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大師意下如何呢?”
陸正為什麼要嗔心和尚前往人間,他記得白衣人當時就說過,人間是眾命彙聚之所,複雜難言,若是將一個人之命引入人間,好比是魚兒進入大海一般,命運之痕被掩蓋。再難尋找捉摸了。如此一來,或許能夠改變他的運勢。讓他避開一劫才對。
但嗔心和尚卻道:“施主的好意,貧僧心領了。其實不瞞施主。貧僧對自己的前路也早有一分感應,這幾天一來總有一種心驚肉跳之感,知道不久的將來必有事發生。但是貧僧此番要去的地方卻是不能不去的,即便是刀山火海,貧僧也是無懼無悔。”
大智僧等聽得這話,才確信陸正所言竟是真的,當即紛紛衝著嗔心和尚齊聲叫道:“戒師!”他們雖然有心,也想勸嗔心和尚避禍,但是在積威之下,卻是無人敢真正直麵對視嗔心和尚。
嗔心和尚掃視了那九名僧人一眼,歎了口氣,仰天而望道:“修行到了知命境,便不再是趨利避害之進退,而是行於己願之中,等待一切果報成熟。若不是如此,就算能避事苟活,又有什麼意思呢?豈不是正違悖了修行之真意嗎?天地之間,有大過於生死之事,既行此事,又何懼生死呢?這也是隨緣啊,你們要好好堪破這一層才是!”
一陣“撲通”聲先後響起,是大智僧等九名和尚一齊跪下的聲音。嗔心和尚這幾句話簡直就是等同在對他們交代身後之事了,看來他也沒有把握能夠渡過將要到來的劫數,因此個個強忍悲痛,不知當有何語,隻好跪在了嗔心和尚麵前。
眼見嗔心和尚如此堅決,陸正雖然焦急卻無法再勸,但若是讓他眼睜睜看著和苦行僧如此交好的嗔心和尚前往遭劫,卻是心有老大的不甘和不忍。他自忖既然老天有意讓人不得不遭遇一切,那至少自己總可以做點什麼吧?於是叫道:“大師!”
嗔心和尚道:“施主,若是勸解之言,便不必說了。貧僧心意已決,是不會更改的。”
陸正道:“晚輩並不是想再勸您什麼,隻是想知道,您這一趟究竟是去哪兒,應該不是回嗔怒山,對嗎?”
嗔心和尚看著陸正,有些為難道:“關於貧僧要去的地方……此事涉及佛門,施主畢竟是外人,就恕貧僧無法相告了!”
陸正想了想,道:“就算大師不說,晚輩也能猜一個*不離十。前輩要去的地方,應該就是佛山,對嗎?”
嗔心和尚怪道:“施主是如何得知?貧僧剛剛明明已經封閉心念,你我修行相差無幾,同在知命境,是不可能被你窺測心念的,何況剛才貧僧並沒有感應到你的神念接近!”
陸正道:“大師不要見怪,其實晚輩並不知情,隻是稍作思索,能讓大師您諱莫如深的所在之地,恐怕也隻有佛山了。但晚輩剛才還不能確定,於是說出佛山之名,原意隻是想故意試探一番,沒想到前輩一下子就承認了!其實說起來,晚輩能與前輩相遇在此,亦有天意安排。既然天意不可及,那就索性不理會,前輩還是向我說說究竟為什麼如此急匆匆的要趕往佛山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