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於我一心中(1 / 2)

readx(); 風拂萬物,雷動群生,前者化而改之,後者動而出之。風宗和雷宗法訣修行與其他六宗相比入手更為困難,對修行弟子的資質要求也比其他宗門修行弟子要高。每一次曆劫的難度相對來說更加危險,但兩宗弟子神通求證之後所修習的法術威力也會比相同境界的其他各宗弟子要厲害很多。

風雷兩宗弟子的修行與他們本身宗門道場所在有很重要的關係。風宗所在的不死神穀,常年吹拂大風,雷宗所在的雷澤更是電閃雷鳴從不止息,正因為有這樣的地利之便,才能幫助兩宗弟子凝煉神風神雷,在交感之中得證元神化顯之功。

這八派的法訣6正都得一一求證入門才能真正學習到其中的法術,這是八宗法術之根基。雖然6正並不是要去真正的修行這些法訣,隻是學習其法術之妙,但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但6正就如此在定坐之中,怎麼樣才能和八宗弟子一樣以同樣的方式求證元神化顯之境呢?比如采日月之氣,他雖然從禦日訣和禦月訣之中得知了采氣之法,但是這可是需要應對天時。還有其他的幾種法訣,對於種種條件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即便是八宗弟子修行,也需要擇天時、應地利、順人為,6正又怎麼能夠就在這大樹之下,定境之中完成呢?

但實際上,6正恰恰就是在定境之中完成這八種法訣的入門的。他已經擁有神念,元神展開如一方天地無二,這是隨身洞天能夠展開的基礎。事實上來說,這不過是6正神識所感的一切,是曾經經曆的一切在心中所形成的天地,屬於元神化轉之功,從神識所感的外在天地在心中所呈現。這是6正早已達到的境界,但是到了知道境界,才能從容化轉。

這個天地正是從6正身處的天地而來。但是卻是他心靈的世界,與凡人心靈世界不同的是,修行人的心靈世界可以隨著他們的神念變化而化轉成為各種樣子,隻要其中的一切是他曾經神識所感,就能出現在這個天地之中。也就意味著造就這樣一個天地,需要的是感應萬物之功和神識錘煉之功。

從身外真正的天地而言,這當然不過是一個神念所化成的世界。但是對於元神來說,就是一個無比真實的存在。元神本身便是一種純淨的感應,可以做到不蒙不受,當然也可以因虛變化。所以6正就在這神念所造就的元神天地之中修煉參悟八種法訣的入門元神化顯之法。

元神之中的天地與真實的天地不同,可以隨時調整成適合某一種法訣修煉的場景。比如修煉禦日訣的時候,6正就讓元神之中天地處於朝陽初生之景。而修煉禦月訣的時候,則換成皓月在天之象。其他如水火之觀,山澤之景、風雷之動也是同樣如此。而那個時候,6正的元神就似乎成了另外一個自己,會麵對種種景象的變化,進行種種不同的修煉。

每當修煉成功一種法訣,元神就會產生相應的變化。然後再返回到他自己原本不蒙不受的清明純淨的元神,繼續下一種法訣的修行。從日月到水火,從風雷到山澤,6正的元神依次去體驗其中種種變化和奧妙的同時,他的神念也在同時得到無數次的錘煉,第二條金龍的法力逐漸的融入了他的形神之中,一身金光漸淡,隻剩下腦後一輪圓光。

一一嚐試了八派元神化顯之後。6正深刻明白了這八派法訣和禦龍訣最根本的區別。雖然八派的化顯元神之法不一,但是其中卻有著共通的一點。那就是其元神化顯並非如6正這樣隻是純淨清明之元神,而是帶著初入門時候所修證的法術之變化。比如日月二宗的弟子元神化顯就會在身心之中化顯出一輪日月,那日月不僅是元神,更是日後法術修行之根基,而水火山澤乃至風雷諸宗亦是如此。

6正的禦龍訣修行,實際上是從知心境開始的。而他知身境的修行卻是在天宗打下的根基,在這一點上,禦龍訣和天宗的元神化顯之道卻是一模一樣的。究竟是禦龍訣抄襲天宗的法訣,還是天宗抄襲禦龍訣的法訣呢?

禦龍訣是聖宗所傳。而天宗的法訣出自道門,時間上來說要比聖宗早很久。這樣說來,極有可能是聖宗參照了道門的法訣,不知道聖宗有沒有在道門修行過,或者跟道門的高手有所接觸。但是在禦龍訣最後,分明又留著聖宗的一句話。

或成佛,或成仙;可成佛,可成仙;不成佛,不成仙;唯所願,能成人!

6正現在大約能夠理解一點這句話的意思了,前麵一句‘或成佛或成仙’,應該說的是修行之道可以成佛或者成仙,代表著聖宗認為道門和佛門的修行都是真實無虛的,隻要修行有成,的確有成佛和成仙的境界。而‘可成佛可成仙’,則應該是聖宗在說自己,或者說是在說每一個人都麵對的兩種選擇,那就是或者去成佛,或者去成仙,代表人與妖物和精怪不同,都有成佛成仙的資質。而最後一句‘不成佛‘不成仙,唯所願,能成人’說的則是聖宗自己的選擇,他不選擇去成佛成仙,而是選擇去成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