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因果何脫(2 / 2)

所謂過去、現在、未來,其實在其中的便是佛祖所謂因果。當年佛祖在這塊石頭上修行,修成了一門驚天動地的大神通,那就是照見因果之眼。佛祖以此眼神通,察見天地之間的因果之妙,洞見萬物眾生都在因果之中,過去之因,造就現在之果,現在之果,又是未來之因。因緣起而生,必因緣落而滅,緣起緣落之間,便是天地運轉之道,全然不受人力所掌握。由此,佛祖洞見天地之道因果循環,萬物眾生因緣相生的真實,也明白了萬物眾生之所以不得解脫,成就長生的緣故。

因為萬物眾生既是因緣而生,倘若解脫諸緣,豈不是連自我都沒有了,又哪裏能夠談得上長生呢?這豈非成了一個悖論。

佛祖照見因果之後,一方麵修成照見因果之眼這門大神通之時,也在不知不覺之中煉化了身下的大石,使之具有了此種神通之妙用。另外一方麵先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所追求的解脫之道,至此似乎遇見了一個修行以來最大的困惑,那就是:既無我,何來我之長生?

為此佛祖在這塊大石頭上一坐就是六天六夜,深思其中解脫之道,最後終於在第六天的夜晚的盡頭,豁然開朗,大徹大悟,成就涅槃之境,達到真正的解脫,獲得長生,並開創了佛法教化世人。

那麼陸正為什麼會漸漸淡忘其他要做的事,而隻是在乎和自己的母親團聚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進入三生幻影的那道心念十分單純,隻有對母親的無比思念,以及極度想與母親團聚的渴望而已,並沒有其他的意念在其中。加上他已經知心大成,心念清晰分明,不如凡人一樣,心念混亂糊塗,一念之中遍攝諸般心意。加上他此身並無前世,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與其說見到紫嫣的是陸正,不如說隻是他其中的一道心念所化之身罷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佛門的幻心大陣其實並非佛門中人所設置,也不是哪一個佛門中人所能布置。是每個人觸摸三生石之人必然會有的一種經曆,又或者說是每個人,無論是否是修行人,都會在心頭發生的種種經曆,隻是麵對這種經曆,修為不同,心境不同的人,或者不深入其中,或者不以為意,或者並不能清晰洞察自己的心念,種種不同,自然有著十分迥異的變化,因此也會造成三生石的變化。

換句話來說,三生石從來隻是折射三生幻影而已,從來沒有想要故意困住某個人,說到底,隻是觸摸三生石的人自己困住了自己罷了。既有所求,便有掛礙,有了掛礙,自然就被三生石困住。這情形,倒像極了自己摔倒在地不肯起來一樣。

這世上有的人被過去所困住,有的人被現在所困住,有的人會被未來所困住。被過去困住的人,或許因為曾經的錯誤,或許因為過往的遺憾,或許是上一輩子愛恨,心念被這這些的執著所釘住,雖然也早已洞察了然了一切因果來去,卻始終做不到放下,所以心境沉溺其中不得出。

而被現在困住的人,卻不知當下不實,天地密移,日月隨化,現在現在,所現不在,一心求安住當下而當下終不可得,此身求片刻安寧而終時刻為萬事擾動。

至於被未來所困住的人,心見願景,注目所望,無視當下一切,而使心陶醉其中。從這一點上來說,正是陸正此時的狀況,他心心念念所求的正是在將來的某一天,自己能夠和父母相見團聚。而正因為這種心念,才引起三生石的變化,將所有他的願景折射入心,讓他沉浸在未來之中,不得自拔。

這樣的沉浸自然是有著極大的危害的,在這樣的亦真亦幻的情景之中,並沒有任何的外力可以幫助他,讓他清醒過來,也就是說,如果陸正自己不醒過來的話,他也許就再也醒不過來了。時間一久,陸正還不能勘破而出的話,隻怕便永遠出不來,直到他的肉身自然死去,隻怕他的心念仍舊在其中不得自拔。

這也是白衣人十分著急的緣故,因為他對這三生幻心可是再了解不過的,以陸正的修為而言,對於突破這樣的大陣,還是太勉強了,他到底該如何破陣而出呢?百思不解,焦急之餘,他又暗暗的思量,這頓悟空靈故意讓陸正入陣,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用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