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套法訣叫做禦龍訣?此人在心念之中自有解釋。修行之道即得解脫之道,修證之時能得神通法術。所謂神通,並不在法術,而在其神能通天地萬物。而若是其神能通達天地萬物,那便是解脫之道。
因此所謂神通,其本在神而求用在通,法術不過是其用而已。天地間的萬物皆是有形之身,而在其可見可知的形中,還存有著生天生地的萬法之本,便是神!
這神,也可以說是是天地間的一切生靈都擁有的真靈本性,在生靈之中自然自在。但是因為種種障礙,一切生靈自在之神卻無法與天地萬物相通,由此乃生種種不自由不解脫,所以才需要修行以證。
因此,修行的第一步,便是找到自身有形之身中的自在之‘神’。而龍是天地之間最具變化之物,夭矯升騰,或飛騰九天之上,或潛伏九地之下,行雲布雨,隨時消息,就如神的變化一樣。因此聖宗用龍來比喻神。所以這套法訣才叫做禦龍訣!
所以法訣的第一層名叫潛龍訣,所謂潛龍之意,以龍潛伏波濤之內,九地之下來比喻神伏藏於萬物之形之中,並不顯露。而修行的第一步,便是找到藏於形中的神!而尋找之法唯有一種,便是神自行顯現出來。至於如何讓神自行顯現,那相應的辦法則有許多種了。
在這篇潛龍訣之中,留下法訣的人提及,雖然佛道二門之中讓神顯現的方法有無數種,但是聖宗認為,約歸而言,其實不過兩種,一則是忘形,二則是踐形。所謂忘形,就是忘卻一切有形,使之不再阻礙神與萬物相通。而踐形,則是讓有形之身成為神與萬物相通之媒介。所有的辦法其實都不出這一動一靜兩條路。通過這兩條路,有形之身都能讓神化顯,找到潛龍。
而聖宗更說到,無論采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做到攝身有止、專心成誌這八個字。所以聖宗本人卻並沒有留下什麼特殊的讓神化現的辦法,卻在這篇潛龍訣之中,列舉了無數佛道兩門之中相關之術,包括有靜坐、導引、練氣、持咒等等。
而聖宗在這潛龍訣之中所談的更多的則是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忘形之法和踐形之法的不同,分別屬於佛道兩門。佛門之中主要修持忘形之道,而道門之中則以踐形為先。當然這並不是絕對,佛門之中也有踐形之法,道門之中也有忘形之修,但佛門之踐形與道門之忘形,其中意義也是截然不同,更導致了此後修行的不同。
佛們之忘形之道,以靜坐之觀法,視此肉身為地、火、水、風四大假合之身,視此心為眼耳鼻舌身意六緣妄合之物,身心二物皆為虛妄,其實不存,以此顯露其神。而道門踐形之道,則不然,視肉身形體為天地之委,其神之跡,是修行之根本,無此肉身之形,則修行無由談起,以此將以形鑒其神,達到形神合真。
最後聖宗並沒有說明哪一種方法更為高明,隻是提出有形之身千差萬別,與哪一種方法更為相應,便用哪一種,無所謂其中分別。
而陸正至此,心中自然與之前淵無咎所傳給自己的禦天訣產生了比較。一個是禦天訣,一個是禦龍訣,兩者似乎有著一種十分微妙的聯係。雖然禦天訣分為九層境界,而禦龍訣隻有六重境界,但是禦天訣的第一層法訣號稱神霄天,講究的元神化顯、元精穩固、元氣循經三步,其實跟潛龍訣所言的找到潛龍,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而禦天訣化顯元神之法便是入真訣和小煉形,正是聖宗所談及的一動一靜兩種辦法中分別的一種。隻是在潛龍訣之中,所列舉的方法要比這更多。
其神既顯,如龍已現,所以潛龍訣之後的第二層境界便是見龍訣。所謂見龍,便如龍現大地,為人所見。修習潛龍訣之後,有形之身被煉化,能顯露其神,此時形神不二,形即是神,神即是形,兩者再無分別。
此後修行者當突破自身,以其神與天地間的萬物之神相感,同時要做到自身之神穩固有主,不被萬物之神所奪。既不為外物所擾動,也不去擾動萬物,神觀萬物,靜而有止,動而相隨,無有以為。所以在見龍訣之中,則有煉神之法,穩固其神,也有與物相感之法等等。
ps:
不好意思,這章改動大,更新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