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有一群驢友慕名得知這汾河之側,有山名曰二郎山,二郎山深處,叢林密布,鳥語花香,卻未曾有人將足跡踏至此地,更有傳言,此山乃是有神驢庇護,凡夫俗子莫能入內。是日,風和日麗,這群驢友便沿著汾河,駕船而去,相約去了二郎山,爬到那大山深處,溪水源頭,突然發現有一個石驢,魁梧有神,背負一書,上日“驢眼觀世界”,內中有個心急的驢友拿起書來便翻看,看那書時,是越看越入迷,後來幾位驢友商量,便把此書翻印成冊,傳於世間。話說這千千世界,芸芸眾生,大家都心中秉持生存之道,都過著的各自有規律的生活,也不曾出現什麼驚天事紀,足以撼動生靈。但是本書卻記載了一頭倔強的毛驢之不平凡的經曆。有道是馬當千裏方為榮,樹當參天始成誌。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何日,一隻倔強的毛驢本在那大山中,溪水旁拉著磨盤,卻突然一股神力掙脫了束縛它的繩索,風馳電掣般的跑到百裏之外一個破舊佛廟,跳至佛像前:“我的佛祖,我有千裏之誌,為何我所遇見的人都是些肉眼凡胎,隻將我做些拉磨的營生,佛祖可否幫我一個忙,讓我也遊戲乾坤一番。”佛祖日:“爾雖畜類,但既有此鯤鵬之誌,他日機緣一到,自可圓你心願,我觀汝之體魄,知你是我佛家有緣之客,他日悟道,必歸入我佛門。你且去吧。”那驢聽了之後,似懂不懂,便想再問佛祖何時能圓我千裏之誌時,那佛祖不再言語,那驢在佛像前守了一天,終是沉默無言,便自去了。當日這毛驢掙脫繩索之後,那毛驢的主人尋它不見,心裏萬分焦慮,可想這全家老小就靠這一個畜生拉磨,沒了它,以後這日子可怎麼過,更何況這夫人身懷六甲,已是十個月有餘,正要臨盆,正需要營養好些,才能保得住這孩子。本想多磨些麵,換得些錢,給老婆燉些雞湯補補身子,這下可好,連家裏最後的勞動力都沒了,心念處,不覺悔恨,這些年這驢子也多次掙脫繩索,不好好拉磨,早些時候就想把它賣了,隻是看見它長的魁梧有神,舍不得賣了,心想,當時橫下一條心,把它賣了,換頭驢子也不至於鬧到今天這副田地,以這驢子的價格,還能多換一頭牛回來呢,心中愈想愈是悔恨不已,怎麼這倒黴事就在自己身上發生了。不知不覺,這農夫竟然也去了那佛廟,拜見了佛祖:“佛祖啊,平日裏我也孝敬過您一些香油錢,雖然少,卻也是一片心意,現今家裏老婆懷孕要生,我囊中羞澀,正待著它磨麵出來,換些雞來,可不想它卻忘恩負義,掙脫繩索跑了,枉我養了它幾年,從小至大,不忍賣它,如今您老幫個忙吧,幫我把這畜生找見,我或賣了它,或宰了它賣了驢肉,回頭孝敬您。”說完話,扣了三個響頭。佛祖見了並不言語,於是農夫抹淚歎氣而去,路上一直在想回家如何向老婆交待,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孩子還能保得住嗎?太多太多的問題瞬間擠滿了這位農夫的心,當下也不敢回家,隻想或許能在什麼地方找見這驢子,去了幾處以前曾帶驢子去過的地方都沒有,心中絕望之時,不覺走到了二郎山山頂,頓時萌生了輕生的念頭,想我這回去也無顏麵麵對老婆和未出生的孩子,不如一死了之。正想時,卻看見了自家的驢子,頓時欣喜若狂,“大喊驢子,往哪跑”。隻見那驢子根本沒管主人的吆喝,使出渾身力氣,縱身一躍,飛向那二郎山的另一側。隻道好馬能千裏,豈料毛驢也懷誌。不知這毛驢一躍,後麵發生什麼事情,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