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改革(1 / 3)

冬,十一月廿十,初雪。

寒冬時節,白雪皚皚,天地間一片蒼茫。

朝堂之上發生了驚天大事,東宮太子殿下楚淩以不容拒絕之權諫言將大虞耕地土地收為國有,由戶部統一管理,按照百姓人口數量分配土地,百姓再按種植糧食產量來確定賦稅,意思便是說土地不再為世家望族等所有,此言論一出,滿堂皆驚。

要知道,天下的土地多數都掌握在世家望族手中,他們依靠土地資源獲取了巨大的利益。如今太子要將土地收歸國有,無疑是動了他們的蛋糕。

一些大臣們紛紛站出來,表示反對,認為這會引起社會動蕩。然而,楚淩卻堅定地表示,這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也是為了百姓的福祉。

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有人讚同太子的提議,也有人堅決反對,也有人沉默不語持觀望狀態。

皇帝沉默片刻後,開口道:“此事事關重大,需從長計議。眾愛卿可有何良策?”

謝首輔深知朝廷的弊病,決心站出來支持“陛下,臣以為太子所請乃是利國利民之舉。”他頓了頓,接著說道,“隻是此事牽扯甚廣,還需仔細商議,確保方案的可行性。”

“陛下,臣私以為此事不可取,”兵部侍郎鍾離言辭懇切地說道,“若將土地收歸國有,必會引發不滿,甚至可能導致民變。還望陛下三思啊!”

“鍾愛卿所言不無道理。”皇帝微微頷首,目光掃視著眾人,“然則,如之奈何?”

“陛下,臣有一策。”王閣老出聲,“可先在部分地區試行此策,觀其成效,再作定奪。”打的什麼心思一群老狐狸心知肚明。

“閣老此言謬矣,將土地收為國有實乃國家大事,理當以雷厲風行之手段強力推行,百姓有糧可收,安居樂業,國有百姓賦稅,充盈國庫,此乃利國利民之壯舉,能造福一方百姓必是流芳百世之功,世家之人豈會無報國為民之心?難道諸位每日口中所說報效朝廷皆是虛言不可?”太子楚淩激言。

“臣惶恐”

“臣等惶恐”

一時朝堂雅雀無言,跪倒一片。

“太子所言極是,臣願做之表率。”崔太傅看著他們一手教導的皇子,第一刀卻是砍在了他們身上。即便早已知曉此事,可崔家與太子在朝堂眾人眼裏已經是一體,他們再無他法。

有崔家第一個出言支持,太子府下幕僚官員多數站出來發聲應和。

“嗯,如此甚好。”皇帝終於露出一絲笑容,“那麼,此事由太子牽頭,與各部官員商討具體細則。交由戶部工部吏部聯合負責。”

對皇權來說,此事從提出來那刻聖上自是極為樂意促成此事,此番之後,一則有利於民,二則削弱世家,三則主權回到了自己手中,他兒此事極為漂亮!

“臣領旨。”幾位大臣跪地叩拜,心中暗喜。

“兒臣領旨。”東宮太子楚淩,靜靜地站在一旁躬身行禮,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

他知道,這條路走對了。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能夠成功推行改革,必將名垂青史。

其他大臣見狀,也紛紛附和。皇帝微微點頭,示意眾人安靜。

皇帝看著太子,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務必拿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這是一個改變朝局的機會。隻要能順利推行改革,不僅能解決土地問題,還能削弱世家大族的勢力,為國家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散朝後,太子殿下立即召集親信,開始籌備接下來的工作。一場風起雲湧的變革,即將拉開序幕......

戶部府衙,楚淩與幾位大臣圍坐在一起,討論著具體的實施計劃。

“必須盡快製定出詳細的方案,確保土地分配公平合理。”楚淩說道。

“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不會輕易交出土地。”一位幕僚擔憂地說。

“這孤自然明白,”楚淩嘴角微揚,眼神狠厲。他有把握此事能成,這是他被封太子後第一個執行的利民政策,他不允許有任何失誤,裴文昭不是說王謝兩家不會反對,淮寧侯府,淮南侯府,將軍府都會鼎力支持。崔家有崔思瑤在太子府,即便心有不滿也不會說出來,剩餘的無非就是一些小世家勢力,不足為懼。

眾人紛紛獻計獻策,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確定了幾個策略。闡明改革的好處,並承諾給予一定的銀兩補償;其次,利用輿論壓力,讓百姓了解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最後,通過一些手段,強製執行土地收回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