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言神情憤恨,別過頭去;孫龜齡麵沉如水,一言不發;朱殺與李不語不斷把玩扳指;司馬青衫倒是悠閑自得,又泡了杯茶。
騰雪泥心中甚是得意,麵色卻陰冷如故。
穆清風接口道:“騰賢侄所言不錯。百年來,‘無法無天令’隻用過三次。一是當年誅殺明教餘黨;二是靖難之役後,誅殺齊泰、方孝孺等人;第三次,便是近幾年這場屠殺!”
司馬青衫道:“師傅,這次‘無法無天令’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許多江湖名士、達官顯貴都乃滿門皆誅,徒兒聽聞有些犯人直至死時還不知犯了何罪。”
此話其實乃是含沙射影,雖在問穆清風,卻意在質問錦衣衛。
騰雪泥哼了一聲,並未答話。
穆清風斜瞥一眼騰雪泥,輕咳一聲,道:“唉,青衫,你有所不知,這場屠殺,便是為了一個人,一本書。”
司馬青衫心中大驚,心緒難平,腦中隻迸出來四個字:李贄,《焚書》!
騰、孫二人早已知曉,朱殺、李不語、金玉言三人卻是屏息凝神,此時屋內落針可聞。
穆清風悠悠開口道:“那便是李贄和他所著的《焚書》!”
司馬青衫心中突突亂跳,隻覺口幹舌燥,清晨之時的煩悶忽又襲來。
“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明教昔年雖然覆滅,但仍有小股明教弟子歸隱山林,不知所終。其中有一能人異士名為‘周顛’,周顛平素瘋瘋癲癲,但武功高強,行事也頗怪異,位列明教‘五散人’之一。此人在明教覆滅之時並未與眾兄弟慷慨赴死,這倒並不是此人乃苟且偷生、貪生怕死之輩,他暫隱山林,乃是苦心孤詣,比那些一腔熱血拿著頭顱往刀口上撞的弟兄們要深謀遠慮多了。”
李不語開口道:“這周顛定是圖謀東山再起,複興明教了。”
穆清風道:“確實如此。但又不止如此。”
李不語含笑道:“願聞其詳。”
“周顛率領一行人歸隱在西域昆侖山中。那昆侖山終年積雪不化,寒風凜冽,周顛將明教百年來所得珠寶玉器、瑪瑙翡翠等財寶盡數澆水,冰凍在皚皚冰山中。此人瘋癲胡鬧,但此時卻心台澄澈,他與眾人將明教教冊編寫完畢,又將明教武功編成一本《大明寶典》。兩書完畢後,周顛遣散眾人於各地,叮囑眾人可隱姓埋名,娶妻生子,與明教再無關聯,但要立下明教中的重誓‘焚誓’,至死都不能講出明教埋寶之地。若有對明教誓死效忠的,亦可暗中探查舊部,秘密聯絡,圖謀光複明教大業。”
“明教眾人悲痛萬分,有人仰天號哭,有人竟憤然暴殞輕生,但經周顛反複勸導,眾人還是聽從安排,各自紛飛了。其中有一人問:‘周大哥,你要怎樣?’周顛狷介狂笑,答道:‘我在此地等下一任教主來,弟兄們快去罷!’說罷一掌擊段了橫亙兩山穀間的索橋。”
司馬青衫歎道:“恨不能早生兩百年,一睹明教前輩英雄豐彩。”
騰雪泥道:“叛國之教,何來英雄。”
司馬青衫一笑置之,並不辯解。
穆清風接著道:“周顛獨立山巔,自知命不久矣,想到人生苦短,生寄死歸,甚是無趣,隻覺得即使明教光複,在世上也是如塵如埃,渺如砂礫。此時說巧也巧,明教弟子中有作道士打扮的,下山之前將道袍遺棄在此,周顛盤坐在地,幽然一歎,道袍加身,就此作了道士。此時他頭戴衝天冠,腳踏登雲履,望向天邊,隻見餘霞散成綺,隱隱有紫氣東來,心下一動,便號作‘紫霞真人’,又嫌周顛的‘顛’字不好,改‘瘋癲’的顛為‘峰巔’的巔。自此世上便沒了五散人周顛,隻有紫霞真人周巔。”
“紫霞真人”四字一出,在座眾人陡然一驚。原來這“紫霞真人”的名號在江湖上眾所周知,雖已過世兩百餘年,仍如當年一般響亮。
兩百年前,江湖上泰山北鬥、震古鑠今的幾位高人有:一僧、一道、一童、一廢。這“紫霞真人”便是這一道了。
眾人心中皆想:原來紫霞真人俗名叫周巔,是明教中人。
穆清風道:“周巔下了山峰,四下一望,大吃一驚,原來此時紫霞峰上還有一人,此人便是周巔的屬下林添與。林添與誓死效忠周巔,不肯離去,是以方才悄悄躲避,此時方才出來見周巔。周巔大為感動,命林添與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窟內,自己則往後山再尋居所。說來當真是天緣奇遇,周巔尋著一處洞穴居住,誰知那洞穴內竟有一麵碩大無朋的玉璧,玉璧上書道:‘天下無英雄!’想那周巔定是心中不服,隻是往下看那字,不由得越看越驚,冷汗涔涔。原來那玉璧上的字乃是一位前輩高人敗盡天下英雄後以劍氣書寫而成,玉璧上數以萬字,乃是一門晦澀繁奧的功夫。那武功最後書寫道:‘餘三十歲前被天下英雄敗盡而不死,三十歲後敗盡天下英雄而死,三百四十名無恥奸徒圍剿鄭某,無恥至極!當為後輩笑柄否?嗚呼!’最後落款為‘鄭英雄’。”
“紫霞真人習此武功五年有餘,已然大成,此時他武功已臻化境,但並不藏私,反而另辟蹊徑,別出心裁地將鄭英雄的武功於明教相融相銜,相輔相成,新編了一本秘笈,將《大明寶典》改成《英雄寶典》。”
司馬青衫道:“這林添與,便是李贄的先祖了。”
穆清風點了點頭,道:“林添與便是李贄的祖上,李贄本是姓林,後來才改姓李。那周巔練功五年,林添與忍著那淒風苦雪,也是有五年之久。周巔心中已拿定了主意,將一本《英雄寶典》、一盒胭脂、一疊羊皮紙交付給了林添與,懇求林家世代保存,以傳明教聖火之光。雖然那山道積雪終年,但此時周巔武功已入化境,自不放在心上,當即偕同林添與下山。”
“下山之後,二人分手,林添與去了泉州隱居。為了躲避耳目,命後人可酌情改姓,為了避免與江湖中人打交道,嚴禁子女學武。後來便有了書香門第李家。周巔仗著一身通天武藝,闖入皇宮刺殺太祖。他見得太祖時,太祖道:‘周巔,我早料得有這一天!’眼見便要為天下明教死士報得血海深仇,但忽而想起自己從昆侖西域遠道而來,見得天下太平,文修武偃,自是比韃子統治好上百倍不止,便即下不去殺手。這一念甫動,當真是煎熬無比,一麵是九泉之下的教友,一麵是經過元朝暴君殘暴蹂躪,才過上太平日子的天下百姓,周巔一聲怒吼,手中長劍抖起了萬千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