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民族性與現代性: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的內在品質(1)(1 / 3)

(第一節)民族性與現代性:觀察20世紀中國文學的雙重視角

一、問題的提出:民族性與現代性

“民族性”與“現代性”是一對特殊的概念,兩者雖然都從屬文化學範疇,但民族性更多的與政治關聯,其潛在概念便是“民族精神”、“民族主義”,而後者則與經濟領域密不可分,因經濟變革帶來的生活變化,成為“現代”、“現代化”等概念的曆史源頭。從理性邏輯推斷,跟“民族性”相對的概念當屬“世界性”,跟“現代性”相對的概念應是“傳統性”,隻有“民族”與“世界”才能構成一組空間範疇的概念,而“傳統”與“現代”則構成一組時間範疇的概念,他們始終處於一種二元對立結構中,其特性具有對舉性和衝撞性,前者與後者總是互相依存,離開“世界性”,便無所謂“民族性”,離開“現代性”,也無所謂“傳統性”。

然而,當我們研究和考察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內在品質時,僅僅用“傳統”和“現代”二元判斷是遠遠不夠的,甚至無法描述中國文學已有的曆史風貌。傳統作為一個宏大而空洞的概念,幾乎涵蓋了中國曆史的各個方麵,所有有關文學的、文化的、政治的、經濟的曆史都可以統統被稱之為“傳統”。因而在今天,當我們的文化理論大張旗鼓地舉起“現代性”的大旗時,我們不可能提出一個“傳統性”的概念與之並舉,理由是:“現代性”有著相對明晰的內涵,而“傳統性”則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它既不能標明曆史過程的外在肌理,又不能傳遞文化發展的內在特性,因而也無法承擔彰顯文學活動內在品質的曆史重任。基於此,我們認為在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時用另一個詞語替代它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恰如其分,這是因為,其一,“傳統”與“現代”隻是一組時間範疇的概念,它無法揭示文學創作中呈現出來的內在特質,而“民族性”和“現代性”更多地指向文學活動和文學創作的內在本質,通過對“民族性”和“現代性”的意義解讀,能夠較為清楚地解析20世紀中國文學複雜多變的審美風貌;其二,“民族性”既包含有民族文化的傳統特性,同時又特指文化傳統中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質。“現代性”則是民族文化發展的一種結果,它既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又滲透著鮮明的政治氣息,政治和經濟的兩隻巨手推進了文化的快速發展,給以傳統為生命資源的民族性帶來巨大衝擊;其三,從文學的表征看,“民族性”與“現代性”呈現出先後關係,究其實質,則更多地體現為“表裏”關係。有時“民族性”為其“表”,“現代性”為其“裏”;有時“現代性”為其“表”,“民族性”為其“裏”,這正是20世紀中國文學內在品質複雜多樣的體現。歸根結底,“民族性”與“現代性”共同構成20世紀中國文學的兩個側麵,他們互為一體,不可分離。

將“民族性”作為“傳統性”的替代詞,在我們的研究中還有以下情形需作具體說明。首先,從研究範疇上將其界定為20世紀中國文學領域,我們的研究對象必然是這一曆史過程中與文學發展息息相關的文化活動和文學創作;其次,在討論文學的民族性時,“文學民族性”更多地指涉傳統的漢民族文學而非其他少數民族文學;第三,二者(民族性與現代性)既有時間的線性上的區別,同時又並無截然的時間階段的劃分,因為從民族性向現代性轉型的過程本身便是參差交錯的,既不可能對一個文學階段作出明晰的評述,也不可能對一個作家進行簡單的論斷;第四,將“民族性”與“現代性”並舉時,並非將其視為對立的概念範疇,由於其間存在著相當多的互融性,因此隻能重點探討其中更為主要的方麵。在矛盾的雙方發生性質的轉化時,居於主導方麵的因素便會決定事物的性質,20世紀中國文學的民族性或現代性品質也由此推論。

我們知道,將民族性與現代性並舉討論,是很容易引起質疑甚至爭論的,這不僅僅因為兩個概念本身很難進行對比式闡釋,單是概念本身的內涵也相當繁複,從經濟到政治,從文化到曆史,從哲學到美學,很難對其進行單向度的解析。例如關於現代性的討論就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但在90年代末期論爭還持續不斷,根本原因在於現代性這一詞語的內涵過於寬泛,討論者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視角就會有不同的解讀。從經濟的領域看,現代性在推進全球工業化進程中扮演了一個巨人的角色;從文化的視角分析,現代性又給人們的精神生活造成了諸多的混亂和痛苦,許多學人試圖站在後現代的製高點,對現代性曾經的輝煌逐一剖析,或肯定,或否定,形成截然不同的判斷。同樣,民族性這一概念也未得到學界一致的認同,理由是內涵太過籠統寬泛。從政治學的角度看,民族性往往被解讀為“民族主義”甚至“國家主義”;從文化學的範疇看,民族性又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積澱物,它沉澱著一個民族的曆史,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對民族性的清理、辨析和評判便是一件相當複雜的工作。因此,我們在討論20世紀中國文學民族性與現代性的關係時,隻對這兩個概念作基本的解讀,從文化視角入手大致厘清二者間的邏輯聯係。我們的方法是,立足於文學本體,從20世紀中國文學自身的發展邏輯中探尋其間存在的民族性特質,並剖析西方現代文明對中國文學產生的諸多影響,導致中國文學內在品性(民族性)不斷改變和演進,探討和思考21世紀中國文學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