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我們希望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認識世界。外國文學為我們認識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口。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可以大概了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曆史和文化。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漢唐時期,那是我國與外國進行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對外來文化采取了極為寬容的態度,在音樂、舞蹈、雕塑、宗教等方麵博采眾家之長。第二次是清朝末年,這次是被迫的。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一些有誌之士開始為國家的強大尋求出路,他們將目光轉向當時科技發達的西方,向西方尋求科學技術,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師夷長技以製夷。一開始他們興辦了許多軍工廠、造船廠,以後又逐漸發展到了民用工業。第三次中外交流的高潮就是今天,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看到外國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中國每年接受大量外國留學生,同時也派出大批留學生出國學習,隨著人民生活的提高,近年來還出現了自費出國留學的熱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出國門。今天我們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的聯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密切,在這樣的背景下了解西方文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文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人文地理、風俗習慣以及他們的曆史發展演變的足跡。通過學習文學幫助我們了解今天的西方文化。一部西方文學史,也相當於一部西方曆史。從古希臘到今天,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用他們的筆詳細而又生動地描寫了他們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事件,同時他們也把自己對曆史和人生的觀察、思考,對人性的認識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在談到巴爾紮克的作品時恩格斯曾說,在經濟細節方麵,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所提供的比當時所有“職業的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加起來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有人曾把巴爾紮克所描寫的時代稱為“巴爾紮克時代”。
在西方曆史上發生過兩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次是文藝複興,另一次是啟蒙運動。這兩次運動對今天的西方文化和文學都有深刻的影響,那麼當時的人們又是怎樣去麵對這些事件?他們又是如何去認識、理解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呢?通過閱讀這些國家的文學作品,我們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習的目的是了解,但更重要的是借鑒。在曆史上,中國是以詩文為正統文學的國家,除詩歌和散文,其他文學形式都被認為是旁門左道,不能登大雅之堂。就是宋詞,一開始也隻是流行於歌樓妓館,被稱為“淫詞麗句”,為正統文人所不齒,發展到後來才逐漸被接受。小說是歐洲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古代文學中是沒有小說的,中國的現代小說是從魯迅的《狂人日記》開始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小說是章回小說,留有明顯的說書痕跡。魯迅的現代小說《狂人日記》深受果戈理的影響。其實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小說家,如鬱達夫、巴金、茅盾等在小說技巧和形式上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那時的小說多以模仿西方小說為主,包括當代小說家王蒙的後期作品《夜的眼》等也是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一些表現手法。
20世紀西方文學的發展是豐富而複雜的。從文學表現手法上可以把它分為現實主義文學和現代主義文學兩大部分。我們這部教材主要論述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是與西方傳統文學相對而言的一種具有特殊思想傾向和特殊藝術表現方法的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資本主義的發展,20世紀西方進入帝國主義時代,資本的高度壟斷和集中,加深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內部矛盾,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勞資衝突、核恐怖、冷戰等所引起的對宗教信仰的削弱、對科學真理的懷疑、對傳統價值觀念的動搖,使許多人產生了信仰的危機,思想上產生了幻滅感、孤獨感和危機感,他們認為“上帝死了”,作家們在精神的荒原上感到迷茫痛苦,他們否定一切,力圖尋找新的文學形式來寄托精神、傳達感情和表現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體驗,加上現代西方哲學和心理學等因素的影響,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應運而生。二是哲學思想的影響,20世紀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是叔本華的唯意誌論、尼采的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以及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