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在年輕時經曆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潛伏期,如“職場達人”李開複、董明珠、吳士宏等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曆。他們在職業生涯開始之初,不是一味地追求工作的舒適和輕鬆,更不是盲目選擇創業,而是像一個潛伏者一樣,潛心努力,默默地朝著目標一點點前進。
在事業的潛伏期裏,你需要開闊視野、訓練修為、廣積人脈、提升能力……如果你能成為一個合格並且優秀的職場潛伏者,那麼你未來事業的成功就在眼前。
潛伏必知
在潛伏期裏,你需要做好如下十件事:
1.建立職業目標,找準職業定位。
2.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3.發現並確立自己的優勢。
4.多向周圍優秀的同事請教。
5.主動迎接各種挑戰,全麵提升自己的能力。
6.積累和建立自己的人脈。
7.和領導以及同事進行積極的溝通。
8.敢於擔當,勇於負責。
9.定期反思和總結自己,不斷改進。
10.持續前進,使自己盡可能的強大。
成功者往往都是在自己的思維方式的引導下走向成功的,而這一思維方式恰恰是在其年輕時的潛伏期裏形成的。所以,在這段時期,我們首先要訓練自己具有“事業達人”的思維方式,打破甘於平庸的思維之牆,努力讓自己具備開闊的思路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打破職場思維之牆
很多年輕人在剛剛踏入社會時,都會不自覺地陷入一種思維定式:盡快找到一份穩定、舒適、體麵的工作,然後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按時領取薪水,不多做也不少做,收入不高也不低,心甘情願地做一名普通職員……但某一天,忽然發現身邊的朋友在事業上大有作為時,才意識到自己虛度了許多大好時光。當然,有些人還會找出許多借口,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好、長相欠佳、學曆不高等,認為自己在職場上隻能是一個平凡人。其實,抱有這種想法的人進入了一個致命的思維誤區:所謂的職業,不過就是一份工作。實際上,職業是每個人必須要好好經營的事業!
毫無疑問,充滿競爭的職場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舞台,每一個人都完全有可能在其中收獲豐碩的果實。有的人選擇了“不甘平凡”的職業思維,在工作中潛心鑽研、穩紮穩打,為今後的職業道路奠定了豐厚的基礎;而有的人卻選擇了“讓自己甘於平庸”的職業思維,這決定了他們永遠不會有所突破,最後隻能看著別人享受成功的喜悅。
把跳蚤放到一個器皿裏,用透明玻璃罩住。開始時,跳蚤還會拚命往上跳,但是每次都被玻璃擋了下去。一段時間後,即使取下玻璃,跳蚤也隻能跳到器皿口以下的高度。同樣地,如果一個人總是認為自己隻能平凡,那麼,他就像給自己設了限的跳蚤一樣,最後隻能跳那麼高了。
很多成功創業的精英都是潛伏達人,比如李開複,他就是因為不甘於平凡,所以最終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
在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讀博士時,李開複被哲學老師“世界因你而不同”的人生態度撥動了心弦,對“改變世界”心馳神往。而當上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副教授之後,他仍對前途感到迷茫,想到自己將要終日被困在象牙塔裏,便覺得無法呼吸,所以當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耐格爾對他講了“你是想一輩子寫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要來真正地改變世界”這番話後,李開複便下定決心,進入矽穀,加入蘋果。從此,李開複走上了他的不平凡之路。
李開複之所以取得現在的成績,就是因為他有不甘於平凡的“野心”。如果他甘心做一名按部就班地生活的教授,那麼,我們也就看不到現在的李開複了。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平凡的,那麼,我們就會按照“平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本來可以生活得更好,卻不去努力;本來可以把事業做大,卻不去爭取;本來可以過得豐富多彩,卻平平淡淡。有了“平凡”的思想,自然也就有了“平凡”的人。一個有著“不做平凡人”思想的人不一定就不平凡,但一個有著“甘做平凡人”思想的人就一定會平凡。所以,我們要打破自己的思維之牆,像李開複那樣按照“不做平凡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當一個人麵對困難和苦難時,“不做平凡人”的思想會告訴他,要戰勝困難,控製局麵而不是被局麵所控製。有了改變現狀的願望,也就有了行動的激情和動力,也就有了創造不平凡的可能。試想一下,一個甘於平凡的人怎麼會有熱情去創建自己的事業?怎麼會有激情在驚濤駭浪裏翻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