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世(1 / 2)

“......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為一統之基矣。”冥空看到這裏合上了手中的書本。“又看完了一遍”冥空小聲的嘀咕道。

冥空,男,1990年生人,現年14歲,是我們書裏的“豬腳”。十四年前被他沒見過麵的父母不負責任的丟在河南嵩山的後山,被少林寺裏出來提水的和尚撿到並收養。這裏說一下,收養冥空的並不是那個已經成為旅遊觀光地的少林寺,而是隱藏在嵩山後山裏的真正的少林寺。冥空自小在少林寺裏麵長大,十四年來一直是看守藏經閣的清虛和尚在照顧他,要說這清虛和尚可是大有來頭,他是少林寺當代掌門人清苦的師兄,一身少林功夫出神入化,隻是他為人低調,掌門的位置才落到清苦的身上。

現在說一下少林寺,自從清末以後,亂世已現,少林寺為避戰火,當代掌門當機立斷把少林寺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大部分少林高僧帶著少林寺的珍貴佛經和武功秘笈以及一些珍貴的書籍躲入了嵩山後麵的深山老林之中,隱世不出。從清末到建國這近百年的時間裏麵一直過著不為人知的生活。直到毛主席解放了全中國以後才派出部分僧人重新的回到少林寺,但是其中一大部分的僧人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所以嵩山的後山還有一座隱秘的小少林寺。冥空在機緣巧合之下才能進入這個寶地,而且非常幸運的被清虛和尚收養,要知道少林寺真正的藏寶之地就是這個藏經閣,自唐朝以後少林寺就一直被各個王朝所重視,少林寺也因此獲得了大量的佛家經典以及一些珍貴的書籍,如戰國時候鬼穀子的兵書,三國時候曹孟德的《孟德新書》等一些經典著作,冥空得天獨厚,自小就能看到這些書籍,少林寺的生活枯燥無味,冥空唯一的消遣就是看書,而最讓他喜歡的就是這本《三國演義》,清末時候的線裝古本,放到現在也是個古董了。

冥空剛剛合上《三國演義》,禪房的門就被推開了,從門外走進來一個胖胖的老和尚,須眉皆白,慈眉善目,挺著個大肚子,一副彌勒佛的模樣。他就是一直照顧冥空的清虛和尚。“又看三國呢?”清虛和尚一進來就問道。冥空說道:“師父,藏經閣裏的書也就三國還有點意思,而且藏經閣裏麵的武功秘笈除了《易筋經》和《洗髓經》你都不讓我練,我隻好看它了?”清虛搖了搖頭,說道:“當年達摩祖師過江是為了傳播佛法,少林寺的武功隻是傳播佛法的保障,隻有深入了解了一部佛經以後才能修煉和它相關的武功,你說說十四年來你認真看過幾部佛經?”冥空也知道自己幾乎沒有讀過那些枯燥的佛經,於是狡辯道:“真要是像師父說的那樣您為什麼還讓我修煉《易筋經》和《洗髓經》。”清虛說道:“那是因為《易筋經》和《洗髓經》他們本身就是一種佛經,在修煉的同時也就了解了佛理,而且它們最大的功效就是改善人體的基本素質,激發人體的潛力,真正的少林武功每樣都有這種功效,我讓你修煉它們是因為你自小體弱多病,要不......,算了,不說了。”清虛差點就說到了冥空的痛處,於是趕緊轉移話題,說道:“冥空,你看了那麼多遍的三國,有什麼體會沒有?”冥空想了想說道:“師父,三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年代,它既是一個群雄並立,英雄輩出的時代,又是一個悲慘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那些英雄的功績都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的,‘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那個年代烽火連天,餓殍遍野,戰事頻繁,民不聊生,人口銳減,才有了後來的五胡亂華,才有了達摩祖師過江傳播佛法以解救世人。(到底是少林寺長大的)”清虛點了點頭說道:“這《三國演義》為師也是看了多遍,每看完一遍都要去念誦一篇佛經,為那個時候的百姓禱告,一部《三國演義》道盡了世間百態,當年大清王朝不也是憑借著這部《三國演義》才打下諾大一個江山,可見其中蘊含了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師徒兩個又聊了一會兒,就分別的睡下了。藏經閣的和尚和其他的和尚有一點不一樣,少林寺其他的和尚都需要做早課,晚課,他們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