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加入WTO和CEPA的簽訂為浙江省服務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2005年以後,根據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原則,服務業會由於政策、市場壁壘的減少,市場的開放度將大為提高,在市場準入、開放條件、行業限製上有所放寬,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商業服務、通訊服務、建築谘詢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旅遊及相關服務、文化娛樂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及其他工程服務將逐步進入中國服務業市場。服務業的跨國資本流動,不同於製造業可以把技術、銷售、生產環節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和成本最低原則異地分設,即把營銷、研發環節等價值鏈的高附加值部分留在本國,而把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轉移到資本輸入國,由於服務業所有業務的開展需要直接通過客戶來實現,因此服務業項目必須是集技術核心、管理經營、服務內涵為一體的整體引進,同時還要根據消費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創新,服務業的跨國流動會比製造業產生更明顯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4)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為服務業市場化發展提供了動力
浙江省具有靈活的體製機製優勢,中小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現代企業製度的逐步建立,為服務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微觀基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使服務業企業的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5)浙江省城市化進程和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為浙江省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浙江省處於長江三角洲南翼,是經濟最發達和開放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上海正在成為中國21世紀經濟發展的龍頭,在發展現代服務業方麵有良好基礎和巨大優勢。接軌上海,參與長江三角洲合作與交流的重大戰略的實施,將為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戰略空間。
(6)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和城市化為消費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首先,居民收入提高為消費性服務業擴大了市場空間。2006年浙江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349元,比2000年提高了90.1%。同時,居民消費觀念發生很大變化,花錢買享受、買健康、買服務等成為消費新趨勢,服務消費所占比重越來越高。2000-2006年浙江省城鎮居民用於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16.3%,2006年達6145元,占全部消費支出的46.0%,比2000年提升了10.6個百分點。今後一段時期,居民收入將繼續快速提升,消費需求擴張和結構升級加速,迎來服務業加速發展的轉折點,服務業層次提升和總量增加,將是必然趨勢。其次,浙江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是對服務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因為更多的農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由此增大對現代消費服務的需求總量,城市規模擴大,提升對生產和消費的服務業的增長空間,公司總部向城市集中,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係統和網絡。
(7)產業分工的深化將創造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需求
生產性服務投入的數量、質量和方式,越來越標誌著工業發展的現代化程度。從世界範圍來看,每1元現代製造業增加值,相應有1元以上的生產性服務業為其提供配套服務。如果以此測算,浙江省2007年工業增加值9040億元,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也應有9000多億元。目前,浙江省正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卻相對滯後,加快發展具有廣闊市場空間。大型工業企業需要加快服務外包步伐,進一步專注於核心業務,提高專業化程度;眾多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限製,研發設計、品牌培育等能力相對不足,更加需要專業化的配套服務以增強創新能力,對生產性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
(8)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服務業的業態發生了深刻變化
21世紀初期,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廣泛利用信息技術,商業等傳統的服務業將得到改造和升級,連鎖經營、加盟托管等業態在擴大服務規模、增強輻射能力方麵將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現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各行業的應用範圍擴大,應用水平提高,使電子商務和虛擬經營等新型服務業業態日趨成熟,將大大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
(9)製造業的集聚效應,拓寬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伴隨製造技術的進步和產品檔次的提高,物質消耗在生產環節中的消耗將越來越小,而深加工、精加工以及相應的設計、運輸、包裝、儲存、廣告宣傳和售後服務等環節將增多,產品的附加值也將隨之體現在這些擴展的環節上,這些擴展的環節會使原有內置於製造業產業鏈中的服務活動通過專業化分工而逐步外化,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體係。製造業企業集群的出現,又會使實物產品生產過程中相關的輔助勞動的獨立化更加明顯,外包服務漸成趨勢。因此,為製造過程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會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機遇。
“製造”容易,“服務”困難,“轉型”更是不易。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浙江省創新型經濟的“突圍”之戰,須先從現代服務業開始。近年來,人們已經見證了許多新商業模式的成功(如阿裏巴巴電子商務平台),它們打破了產業界限,把不同的產業模塊聯係起來,並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取得了高速的成長。顯然,服務業轉型更多的要靠商業模式的創新,不管是領先者還是新來者都需要創新精神,這樣才能在服務業崛起和產業融合的新浪潮中取得強勢,並主導新一輪發展。
“十一五”期間浙江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應大力扶持目前還比較弱小但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與技術服務,勞動力培訓與就業服務,會計、法律、谘詢等各類中介服務業在內的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信息服務產業,現代物流業,文化體育產業,教育服務產業。第二層次是應積極發展具有較好基礎和仍有較大潛力的服務業,包括商貿業、旅遊會展業、社區服務業以及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市政公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公共服務業。
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一個地區綜合實力強弱的體現。隨著入世過渡期的結束,浙江省服務業在不斷開放中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服務業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參與經濟全球化能力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麵的重要性日益顯現。要積極主動調整服務業發展政策,加大服務業改革力度,建立有效的服務貿易政策推進機製,促進浙江省服務貿易發展。發展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的思路如下:
(1)重視人才作用,培養高素質服務人員
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關鍵不在於先進的裝備以及體現在裝備中的技術,而在於優秀人才的引進以及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要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創造條件引進高級專業人才,大力培養具有專門技能的服務人員,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加快服務業市場化
改變部分服務行業壟斷經營、市場準入限製過嚴和透明度較低的狀況;進一步加大壟斷性服務行業管理體製的改革力度,分離行政管理職能,進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造,加快實行企業化經營;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加快適宜產業化經營的社會事業改革進程,逐步形成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機製,加快放開具有營利性質的社會事業經營活動。
(3)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化,培育服務業新的增長點
著力提高服務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形成以塊狀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區域性服務產業。鼓勵製造業企業服務業務外包,在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的同時,也拓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4)加快消費服務的社會化,提高服務業需求彈性
擴大城鄉居民的服務消費。改善服務消費環境,完善消費政策,營造有利於擴大服務消費的社會氛圍。把加快發展服務業與推進城市化結合起來,擴大城市服務消費群體。
(5)加快服務業的國際化,增強服務業競爭能力
通過擴大開放,促進服務業管理體製、企業機製、組織形式以及服務品種的創新;促進先進服務技術和標準的引進;促進和培育服務業比較優勢的形成。開辟國際化的融資渠道,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服務領域的基礎設施和高新技術服務業,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積極發展國際服務貿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
(6)加快服務業的信息化,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加速信息化環境下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聯動發展,推動浙江省區域塊狀經濟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的集聚,促使產業鏈不斷延伸,促進聯合的、多層次的、高效的、新型的工貿聯動模式的形成和發展。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社會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組織結構的創新與變革,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
(7)加快浙江省城市化進程,帶動農村服務業發展
繼續實施城市化戰略,推動城市和城鎮與農村的一體規劃和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協調好三次產業之間的關係,在加快城市服務業發展的同時,積極促進農村服務業的發展。
(8)理順現代服務業的管理體製,規範企業市場行為
一是處理好政府、企業、市場三者的關係,按照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積極引導各種資本主體參與現代服務業的市場內化良性競爭,發揮政府在發展服務業方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二是加強製度環境建設,規範企業的市場行為,其中最重要的是強化服務業的規範服務和誠信服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