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建議》指出,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議》要求,要大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形成創新的重要基礎和科技競爭力的主要源泉。

2006年1月9日至11日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世界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紮實完成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任務,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奮鬥。”會上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的工作任務進行了全麵部署實施,綱要中製定了若幹重要政策和措施,以保證和促進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並為更好地實施該《規劃綱要》,營造激勵自主創新的環境,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特製定了包含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等十個方麵共六十餘條的配套政策。

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了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並要求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麵。具體要求如下:第一,要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就必須加大對自主創新投入,著力突破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第二,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係,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第三,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第四,深化科技管理體製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製保障、政策體係、激勵機製、市場環境。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第五,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使各方麵創新人才大量湧現。

總而言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正在迅速提升中國整體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鼓勵創新的製度環境正在不斷完善,“創新”的理念在我國從上至下已深入人心,並已成為我國新文化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型經濟在中國大地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