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侯夫人和商柏都以為商翊隻是一時興起,他們難得見兒子有了感興趣的事,也就當陪著兒子玩,沒當會事。
直到商翊詳細的寫了一本土化肥生產和使用方法,並且開始指揮農人種地後,他們才發現兒子並非玩鬧。
商柏也認真起來,雖然不知道兒子要幹什麼,但也配合兒子一起研究那些農作物。
越是到後麵,他越是認真,看僅僅才三歲的兒子,已然不會把他當個孩子,或許他商柏,真的生了個不得了的人才。
這段的時間,商翊都沒再回京都,他親自記錄使用各種土化肥種植的和普通種植的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商柏全程跟著,知道自己兒子的行為意義重大,沒有勸兒子回去學習什麼的。
不過他沒有落下學業,崔首輔也沒要求他,在親自看到那長勢明顯好於普通種植的農作物時,更是一得空就來農莊加入商家父子。
金秋時節,商柏按這個時代的書寫習慣整理好厚厚的實驗報告冊,把崔首輔和他爹一起叫來書房,將厚厚的手劄遞給崔首輔,難得的露出狡黠的笑:“崔師,弟子送給您的這份致仕理您還喜歡不啊?”
崔首輔一愣,他是準備今年年底就致仕,但沒想到小弟子會給他最後的離開送這麼大一份禮。
沉默許久,沒有接過那厚厚的冊子,而是難得嚴肅的說:“翊哥兒可知這些意味著什麼?”
商翊笑笑:“自然,功在社稷,意在千秋,送給崔師當禮物,再合適不過了。”
商翊依舊舉著那厚厚的冊子,明知那是名垂青史之功績,仍然沒有一絲猶豫。
商翊為什麼會這個時候弄這些土化肥呢?
並不是他多麼的尊師重道,想要給他的師傅在致仕前留下一筆功績。
也不是他有多麼偉大,想提高糧食產量造福百姓。
他會這麼做隻有一個原因——他要回去。
起初來到農莊他隻是來看看男主的,但看到那些稀疏低產的農作物時,他就有了新的想法。
為什麼大周會二世而亡?
縱使有周二世昏庸無道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天災頻發,國庫空虛。
天災人禍之下,大周不亡誰亡。
他倒是可以等自己入士後再把這些拿出了當自己的功績,可國庫的充盈非一朝一夕的事,他有的是辦法得到功績,也不缺這一個,倒不如早早拿出來,隻要大周底蘊足夠豐厚,也不至於敗得那麼快,他回去的機會也就更大了一點。
商家現在已然是封無可封,商柏現在為了不讓帝王忌憚費勁吧啦的折服,商翊自己也還太小,這麼大個功勞加在他身上沒什麼用。
皇帝最多給他封個世子什麼的,但那就意味著繼承商柏這個有名無權的侯位,那樣的話他也別再想入仕被重用了。
這個功績給要致仕的崔首輔,不但不會讓皇帝忌憚,而且博得一個好名聲,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