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於仲通一聽此言就大為高興:“到時還不知道誰能提攜誰呢,你我同在一屋簷下,相互扶持就好。”兩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勢。
崔圓見獲得了鮮於仲通的信任,暗自鬆了一口氣之餘,就探聽現在劍南道的情況:“都督,不知現在劍南道的兵力有多少?戰鬥力怎樣?”
“在楊大人的鼎力支持下,現在劍南道軍團已達十萬之巨,為前所未有,但多為新招募的新兵,有戰鬥力的隻有兩三萬老兵。”鮮於仲通說道。
崔圓聽後點了點頭,心下對在短時間內招募到如此數量的士兵的楊國忠也是佩服得不得了。
原來楊國忠在朝廷混到高官顯位以後,對上層統治集團內部情況知道得更全麵深入了。他發現權相李林甫有安祿山東北方鎮軍事力量等支持,太子李亨也有西北方鎮軍事力量或明或暗的支持,而這兩大軍事集團自己根本進不去。如果沒有地方方鎮軍事力量的支持,自己在朝廷中的權力、地位就有很大限製。特別是發生一些不測事件時,更是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才可能安全。因此,他急需籠絡軍事力量,作為政治上的後盾,而可能支持他的就是他所熟悉的劍南軍鎮。
被看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劍南道征伐南詔打了大敗伏,楊國忠自然向唐玄宗隱瞞了戰事的情況,謊稱取得了大捷,還報稱為一勞永逸地解決掉南詔的問題,應繼續增兵劍南道徹底攻陷南詔。唐玄宗此時正被楊貴妃的迷湯灌得一塌糊塗,自是不疑有他。而李林甫的身體亦是每況日下,加之南詔一直在楊國忠的控製之下,李林甫對於南詔的情況所知有限,因此楊國忠這個彌天的大謊瞞過了大唐的高層。
楊國忠有自己的如意算盤,繼續對南詔發動進攻定會有利無弊。如果這場戰爭能僥幸取勝,就順理成章地樹立了自己的聲威,就是失敗了自己也不會擔心什麼,因為天高皇帝遠,他可以故技重演,掩敗為勝。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利用邊鎮的多事,從此控製劍南地區的軍鎮集團,並把它培植成僅次於東北軍事集團、西北軍事集團的第三大軍事力量。
楊國忠為盡快增兵劍南道掩蓋事實真相,在兩京和河南道、山南道和劍南道大肆招兵,由於此前在南詔戰死的士兵眾多,加上眾人皆知南詔瘴癘盛行,大家都不願意去應募。楊國忠無奈之下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為招夠所需兵員,楊國忠更是無所不用其極,連之前按舊製,百姓有勳者可免征役都取消掉之前功勳征集之,搞到楊國忠征兵的道哀鴻遍野,在各地前往軍所的大路上常聞哭聲振野。
正是由於楊國忠的瘋狂募兵,導致劍南道軍團在751年年初遭受重創後,半年後便又重新募集到近十萬大軍的規模。這一點,崔圓自問讓他坐在楊國忠的位置他也辦不到,因此對這個在短時間內崛起的楊大人還是佩服萬分,一個人的成功不會是無的放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