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在小院裏踱步了大半夜,一早又起來了。見那母三中最先活潑起來的,卻是那半死的小女孩。穿著小丫不要的袍子改成的衣服,在幾個房間裏穿來穿去。小丫自己嘴裏咬著一塊甜糕,也給了她一塊,她卻舍不得吃,隻用舌頭舔。
那婦人在小院自帶的廚房熬了一鍋栗米粥。隻有跟林易差不多大的小夥子,還病懨懨的。林易怕他生病,就問要不要去找郎中瞧瞧。夥子搖搖道:“無妨,睡了兩日,精神已恢複許多。”林易急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等不及再歇息一晚。婦人盛了幾碗栗米粥至客廳桌上,剝了兩隻雞蛋,放入小丫和林易碗中。林易至竹簍一看,還有不少,便拿了三隻,分與每人一隻,對婦人道:“大嫂,我們今日便出發。還不知大嫂家在何處,是否需要我與小丫送你們回去。”那婦人與兒子一愣,婦人道:“我家在河南岸,如今既被公子買下,便是公子的奴仆了。”林易道:“我們並不需要奴仆,我與小丫四處奔逃,亦是居無定所,你們若有家,還是回去吧。”那婦人便回道:“家已被強盜燒毀,回去也是餓死,公子若不能收留我們母子,請帶我們離開安平城,在路上隨便一處莊子將我們放下即可。”
林易思考片刻後道:“這樣吧,我們去安康城,帶你們到安康城吧,到安康城後,你們自行謀生可好。”婦人點頭應了。
用過早膳後,眾人便開始收拾行裝。其實也並無多少東西,林易去前院結清賬目,還找回幾枚銅錢。他隨手打賞了夥計和幫閑,小丫也趁機買了些糕點和饅頭。
大家把竹簍、豆料等一一綁在馬背上。林易讓母女騎在馬上,讓她兒子牽著。小丫牽了一匹,便出了客棧,一路朝西門而去。
那婦人起初不肯坐馬,林易道:“我不擅騎馬,大腿都被磨破皮了。你安心坐著,坐累了就下來走走。才走沒多久,還沒走出多遠呢,就看見客棧的店老板和一名店小二氣喘籲籲地追了上來。隻見店老板從那名店小二的背上取下一個褡褳,然後遞到了林易手中。林易接過來一看,裏麵裝著沉甸甸的兩串銀幣。
林易疑惑地問道:“李老板,您這是幹嘛?我並不缺錢啊。”
店老板笑著回答說:“我也知道小兄弟你不缺錢,但這是雲老的意思,隻是略表心意而已。祝願小兄弟你此去一帆風順,日後若是有緣,咱們再相見。”
林易聽了這話,也不再矯情,收下了那個褡褳,並將它掛在了馬後的鞍子上。隨後,他對著店老板抱拳一禮,說道:“山高水長,來日方長,咱們江湖再見!”說完,林易轉過身去,向著後方揮了揮手,便騎著馬瀟灑離去。
店老板在後麵默默遙望著遠去的背影,嘟囔道:“山高水長,江湖再見。這小子哪學的這麼一套說辭,還挺有意思。”
林易他們順順利利出了安平城,一路斜向西北方。有現成的官道,雖不平整,也不寬敞,但總好過在草叢裏跑。那小夥身體還未完全恢複,中途那婦人下馬讓自己兒子騎了一會兒。林易伴著小丫在前麵走,雖慢點,但也不著急這一兩天。林易慢悠悠地走著,偶爾看見輛驢車從旁經過,心裏琢磨:“應該用馬換一輛驢車的。”小丫也很羨慕從旁經過的驢車,趕路休息兩不誤,沿途不時有一兩戶人家,有時也能碰見一個茶棚,就停下休息一陣。快到中午的時候,便在一個小茶棚裏停下喝茶進食。那茶攤是一個老婦人開的,老婦沒什麼生意,正打瞌睡呢。小丫給了她一塊糕點,這下可闖了大禍,糕點把老婦人唯一的一顆牙粘掉了。那老婦頓時“唉聲歎氣”,林易也哭笑不得……賠了老婦一錠銀幣,老婦堅決不肯收,林易假意道:“嫌少?再給一枚。”老婦道:“早一天晚一天總要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