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像個尊貴的客人一樣生平第一次被眾星捧月地請去做了回客,吃完走了。
地主家的媳婦們閑嘮著:“這兄妹倆是打哪來的呀?穿得挺破爛,吃的倒挺講究。那小魚,平常小孩都不稀罕,得哄著才吃,這會兒都搶著吃。金黃金黃的,我吃了一隻,嘣脆嘣脆的,是好吃。”一人說:“你沒瞧見啊,那隻叫什麼的雞是用綢布包著的,婆婆撿起來看了,說用一次一塊布就廢了。”眾人一陣驚歎……一人說:“公公說小丫脖子上的銀項圈,五畝好田都換不來呢。”又有人說:“我聽我家男人說,有一天看到那丫頭騎了一匹黃驃馬,整個漁村都沒有一匹,就是上郡裏都沒人騎過呢。”
這裏是閑聊。客棧裏有幾個販魚的壯漢,卻動起了心思。他們幾次找林易,想打聽那兩匹駿馬的價格,林易一口回絕,說不賣。這幾個壯漢見這倆小吃用都是挑好的,可勁兒地吃,都猜不透這倆小的來路,也套不出什麼話來。每天一有空就對著拴在客棧的兩匹健馬評頭論足,越看越喜歡,話題自然也扯到同住客棧的兄妹身上,看他們客棧供應的飯菜不滿足還天天開小灶,一副錢財用不完的樣子.胡亂猜了一通他們的身份.卻怎麼也猜不對.既不像達官貴人家裏.也不像是富家翁家的,更不像有錢的大戶人家.晚飯的時候碰到一起. 一個臉上有疤的大漢上前與林易套近乎..林易也有心向他們打聽一些消息,於是眾人拚到一桌、大吃大喝起來、小丫吃飽了提前回房了.一個大漢首先問林易那兩匹馬賣不賣、林易笑著回絕了、又打聽林易的身份也被胡亂應付過去.林易瞧他們的神情似乎已經起了貪念、心中冷笑.麵上卻是一副少年人的單純、自負神情.與他們敷衍著.不經意間打聽到向西三佰裏是安平郡,安康郡再向西北二佰裏地,每個郡是一位郡主掌控郡城及周圍一片土地.郡與郡之間沒有歸屬關係:東夷是一片大陸.有一位各郡主的共主名意上所有,郡主與共主之間有歸屬關係卻不完全受管束,隻是每年向共主繳納一點供奉而已。眾人也向他打聽行程,林易說過兩日去安平郡玩耍,眾人越發顯露不軌意圖,林易不動聲色,一副涉世未深的模樣。
第二天一大早,眾漁販們就開始收拾行囊和船隻準備出發了。他們將捕獲的海鮮裝上了船,並邀請林易一同前行,但林易表示自己還需要購買一些路上吃用的物品,委婉地拒絕了他們的邀請。於是,眾漁販們先行一步,向安平郡進發。
林易打聽到一戶李員外家中有大量餘糧,便尋去買了幾十斤黑豆,看雞蛋也吃了差不多又買了幾拾隻,拎回客棧煮熟準備路上吃,林易也不懂這裏如何交易,掏出各色貨幣讓人自取,莊戶人也本份也不多拿。當然林易也不會傻到拿出那塊金元寶出來。
又一日,兄妹二人收拾停當,牽馬準備西行,就在這時,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十幾位半大孩子如跟屁蟲一般,跟在馬後,眼中噙淚,那模樣,活脫脫像一群被拋棄的小獸,可憐巴巴的,讓人好不心疼。他們送了一程又一程,林易在前方已然上馬,回頭見小丫仍牽著馬,與一眾夥伴依依惜別,自己倒像一個拐賣小女孩的惡人,心中覺得有些好笑。於是吟唱道:送君千裏,終有一別,各位請回吧,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