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你可以認為它是真的,也可以認為它是假的,因為這個世界的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博得社會讚譽的公司CEO,當然他不是什麼房地產大佬,也不是互聯網新秀,而是一家從事安保服務的集團老總,他的名字叫戰勇。
戰勇,這是他父親給他起的名字,老人家希望他越戰越勇。而後來的很多經曆也證明他確實沒有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他是原五十四軍某師某團的退伍老兵(請原諒他在對我敘述此處的時候,對部隊番號有所保密),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而整件故事的起因就源自於他在這場戰爭的一次遭遇。
1977年的時候,戰勇在家鄉入了隊,參了軍,帶上了大紅花,坐上了開往部隊的大解放。當時,入伍通知書上寫的還是毛爺爺的話: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是沒有人民的一切。他至今還記得身為“老革命”的父親在那幾天手捧著紅本本,一遍一遍地看,見人就念叨:看上邊是我娃的名字,戰勇,當兵了,當兵了!
雖然在那個年代,人們對軍人這個職業有無比的向往,但戰勇入伍更多的是遵從父親的意願。戰勇雖然外表看起來威猛雄壯,但骨子裏是個文人,平時不愛說話,更多的時間是在思考。所以,他對打仗這事並不感興趣,即便是當個將軍,那頂多也就算個儒將。
在這一點上,他父親卻和他大相徑庭。他父親是個十足的軍事迷,一部《南征北戰》足足看了不下50遍,電影裏的主人公都快把他看吐了,人家還看的津津有味。整天沒事拉著小戰勇用土坷垃給他上“軍事理論課”,模擬行軍打仗。
戰勇小的時候,父親為了鼓動他從軍,不止一次地跟他說:勇啊,咱家祖上八代都是軍人出身,到了你這代也一定不能給列祖列宗丟臉呀。若是不覺明曆的人一定想著他父親是個老紅軍吧,再不濟當年也打過國民黨。但事實上,他父親根本沒有任何入伍經曆,隻有在生產隊的時候當個民兵巡邏員,一輩子沒摸過槍。
對此,戰勇心中時常感慨:爹啊,你為了讓我當兵可真是用心良苦,把祖宗都給搬出來了,祖宗八代當兵,就算是基因突變,到了您老這一代怎麼也得混個軍銜戴戴吧!他一直納悶自己父親的兵癮是從哪裏來的。後來,他在一本講姓氏起源的書上看到,說“戰”姓來源於古代軍隊中專門負責排兵布陣的官職。不禁感慨言之鑿鑿,言之鑿鑿。心想,父親肯定是給某個當此官職的先人附體了。
入伍的沒多久,部隊裏便傳著要和越南打仗了,氣氛搞的非常緊張。指導員們每天都給他們宣講越南人怎麼忘恩負義,怎麼仗勢欺人。連長則拚了命地給他們這些新兵安排訓練項目,模擬叢林戰鬥,期望盡早將他們打造成合格的戰士。
果真,在1978年底中央即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按照軍委的命令,戰勇所在54軍要赴廣西作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預備隊。大家原本還想著能有一個心理緩衝期,但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部隊剛入廣西便接到命令,直接從水口、念井、友誼關方向駛出國門,開赴戰場。
取孤山、渡平江、戰空瓦,短短幾個月,戰勇經曆了血的洗禮,火的錘煉,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而他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是掩護大部隊撤離。1979年3月,我軍對越作戰達到戰略性目的,部隊接到上級撤離命令,要各營隊有計劃撤出戰鬥區域。考慮到越軍可能會利用我們撤軍的時機進行反撲,戰勇所在的尖刀連作為精銳部隊掩護輜重、傷員和後勤人員撤離,擔當期斷後的重任。
雖說是一個連,但是經過前期幾番惡戰,執行掩護任務的戰士也就60餘人。其中這60多人又被副連長(連長在執行一次穿插任務時犧牲)分成三隊,施行交替掩護。戰勇所在的二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第二梯隊,代號“02”。他們一路邊打邊撤,有時候為給先行部隊留夠充足的撤離時間,還要跟敵人打陣地戰,拖住他們追擊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