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腦袋決定口袋,觀念決定貧富——18歲後要懂點財富心理學(3)(2 / 3)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有足夠的理性,克製住衝動購物的心理,對於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價格再低廉也不要被誘惑。雖然說,省錢不一定能致富,但浪費絕對是財富積累上的無底洞。

小雪終於在北京安家了。去年七月,她和老公買了房子。然而,在這個溫暖的小窩沒有幸福多久,壓力也隨之而來。首付有一部分是借朋友的,每個月要還房貸;孩子快要出生了,馬上又要添加一項開支。有這麼多需要用錢的地方,小雪決定要想辦法“節流”。

小雪的購物次數越來越多,每次趁著商場打折的時候,買一些日用品,哪裏有打折就跟朋友一起去淘衣服。到了當月還房貸的時候,查了一下銀行卡,上麵隻剩下不到一千塊錢。

丈夫對錢莫名其妙的“失蹤”很生氣,在家不住地責備小雪,連錢都管不住。小雪也很委屈,心裏頭抱怨:這到底怎麼回事?

夫妻倆於是一點一點地計算起平日的開銷,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小雪平時這些不起眼的花銷竟然達到工資的一半!小雪很困惑:我省錢難道省錯了嗎?

像小雪這樣的家庭主婦,都會走入一個誤區:本著省錢的考慮,卻做出花錢的行動,把錢不停地花在“省錢”的圈套裏。促銷不一定都是壞事,但是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而不能隻圖便宜,買一些平時根本用不到的東西。

另外,在消費時,應該給自己設立一個賬本,記錄下平時的花銷,這樣就可以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有了這個賬本,或許就可能幫助你改變一些不良的消費習慣,就能讓你的錢慢慢地省下來。

心理學家提醒你

有句話講:積少成多。花錢和賺錢都是一樣的道理,一分錢也是錢,不要因為錢少不起眼就可以隨便浪費。回頭計算一下我們不起眼的花費,結果會讓你大吃一驚。

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看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的人,對其中一個場景應該記憶深刻:

克裏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演)在一個股票經紀公司實習。實習生共有20人,他們必須無薪工作六個月,最後隻能有一個人被錄用,這對克裏斯·加德納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實習期間,克裏斯接受了一項任務——推銷股票。有一個機會,他去拜訪一個成功的客戶。這個客戶住在高檔的別墅裏,有花園、遊泳池,當然他還有自己的不小的產業,儼然一位成功人士。克裏斯看看自己:隻是一個窮小子,租不起房,且隻有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麵對這個有錢人,克裏斯並沒有自慚形穢,而是像一個老朋友一樣,打招呼問候,並和他一起去包間看橄欖球比賽。這些生活對克裏斯來說,曾經是做夢也無法達到的。克裏斯與這些成功人士一起,推杯換盞,談笑自若,毫不拘束。後來,這個客戶又給克裏斯介紹了很多生意。

最終,克裏斯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務,脫穎而出,獲得了股票經紀人的工作,並且隨後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世界上最會賺錢的猶太人信奉這樣一條格言: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故事中的克裏斯做到了。

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與富人站在一起,隻能顯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徒增自己的悲哀;有的人可能想得更為積極一些——與富人在一起,會激發自己成功的決心。

要想成為富人,我們應該牢記這樣一個事實,即“富人永遠不會變窮”。富人是在貧富不均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富人永遠屬於富人的群體,窮人則永遠脫離不了窮人的圈子。隻有和富人在一起才會讓別人也認為你是一個成功者,你身邊的富人會在無形中增加你的人際影響力。

富人會以富人的方式思考問題,而即便排在窮人之首的窮人也永遠無法擺脫窮人的思維方式。有時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窮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猶太人仍寧願進富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