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
又名蜈蚣草、篦子草、圓羊齒,骨碎補科腎蕨屬多年生草本蕨類。葉羽狀深裂,密集叢生,1片羽狀複葉,羽片緊密相接,鮮綠色。孢子囊群生於每組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蓋腎形。
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南方各省及各地溫室也有栽培。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環境,忌陽光直射,生長最適溫度為20~22度,能耐零下21度低溫。
盆土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壤土為好。花盆要放置在陽光不能直射的地方,生長季節必須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高溫時要充分澆水、噴灑葉麵,並注意通風。冬季停止向葉麵噴水,室溫保持5度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通常在春季翻盆時進行分株繁殖。還可用孢子繁殖。
腎蕨葉片翠碧光潤,四季常青,宜盆栽,作室內綠化裝飾,其葉片還可作切花插瓶的陪襯材料。
冷水花
蕁麻科冷水花屬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莖葉多汁,平滑,多分枝。葉交互對生,卵狀橢圓形,先端尖,葉緣有淺齒,葉麵具光澤。
原產越南。我國南方各地多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有較強的耐陰性。
栽培土以壤土、腐葉土、河沙混合為好。冬季在室內越冬,室溫需保持10度。夏季應避開直射光線或放置在蔭棚下。要保持盆土濕潤,每天應在葉表噴霧或淋水。
用扡插繁殖。春、秋兩季均可進行。基質用蛭石和素沙,在201條件下,約1周即可生根。
礙微冷水花種類較多,葉片紋樣美麗,是耐陰性強的~種室內觀葉植物。可用於室內盆栽和吊盆觀賞,又是布置室內花園的地栽材料。
旱傘草
又名風車草、傘草,莎草科莎草屬多年生草本。無分枝。葉大而窄,聚生於莖頂,擴散成傘狀。花淡紫色。花期7月。
原產馬達加斯加。喜溫暖、潮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耐陰。不耐寒,生長期適宜溫度15~20度。要求土壤黏重而富含有機質。
剛上盆的植株要予以遮蔭。生長期每2周施1次稀釋餅肥水,並經常保持盆土潮濕。夏季避免強光直曬。冬季室溫應不低於5度,並適當控製水分。
用播種、分株、扡插繁殖。
旱傘草株叢繁茂,姿態優美,葉形奇特,是室內常見的觀葉花卉,除一般盆栽外,還可配製盆景。
豬籠草
又名雷公壺、豬仔籠,為豬籠草科豬籠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豬籠草為熱帶食蟲植物的代表種。葉互生,長橢圓形,全緣。中脈延長為卷須,末端有一小葉籠,上窄下寬、顏色緋紅,活像懸掛於半空的豬籠。葉籠小瓶狀,瓶口邊緣厚,上有上蓋兒,成長時蓋兒張開,不能再閉合,籠色以綠色為主,有褐色或紅色的斑點和條紋。雌雄異株,總狀花序。
原產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幹燥和強光。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度,15度以下植株停止生長,10度以下,葉片邊緣遭受凍害。
盆栽豬籠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盆栽土常用泥炭土、水苔、木炭和冷杉樹皮屑的混合基質。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生長期需經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於幹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麵彩色暗淡。豬籠草的營養除通過葉籠吸取外,每隔15天在植株基部需補充2~3次氮素肥料。
常用扡插和壓條繁殖。
常有葉斑病和介殼蟲危害。葉斑病用5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噴灑。介殼蟲用40%樂果乳油2000倍液噴殺。
豬籠草美麗的葉籠特別誘人,是目前食蟲植物中最受人喜愛的種類,常用於盆栽或吊盆觀賞,點綴客室花架、陽台和窗台,懸掛小庭園樹下和走廊旁,十分優雅別致。
海桐
又名七裏香、山礬,海桐科海桐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冠圓形,幹灰褐色,嫩枝綠色;單葉互生,或有時在枝頂輪生,倒卵形,全緣,邊稍微反卷,厚革質有光澤;花序頂生,傘房狀,乳白色稍帶黃綠,有芳香,5~6月開放;蒴果卵形,具3棱;種子鮮紅色,被黏膠質。
產我國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朝鮮、日本也有分布。中性樹,在強光下及半陰處生長良好。有一定抗旱、抗寒力,黃河以南各地均可露地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耐修剪,萌發力強。
播種繁殖,播前種子應先用草木灰水或堿水浸泡,然後搓去黏膠,用清水洗淨沙子,或者秋播;用嫩枝扡插亦可繁殖。移植應帶土坨,注意保護樹形,幹旱季節適當澆水,可能時冬季施1次肥。華北盆栽,冬季置0度以上室內,控製澆水即可。高溫幹旱期,還要注意防止介殼蟲寄生。
盆栽適宜室內陳設或布置會場。
變葉木
又名灑金榕,大科變葉木屬直立分枝灌木。高1~2米;葉形與葉色多種多樣,窄線形至披針形,全緣或分裂中脈,有時葉頂端還附有小葉片,邊緣波浪狀甚至全葉螺旋狀,淡綠色或紫色,有時雜有黃色斑塊或斑點,有時中脈和脈上紅色或紫色;總狀花序腋生,長15~25厘米,花柄纖弱,雄花白色,3月開花,2~6朵聚生。園藝變種很多。
原產馬來西亞、太平洋群島等地。我國廣東、福建、台灣等地有栽培。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霜寒,在強光、高溫、多濕的條件下生長良好。喜黏重、肥沃而有保水性的土壤。
栽培土可用黏質土、腐葉土、腐熟廄肥等調製。要給其充足的陽光和保持一定的高溫,冬季不應低於15℃,最好在20℃以上。4~8月是生長旺盛期,應給予充足的水分;秋末至翌春,可降低澆水量,但要注意葉麵噴水,經常保持室內溫暖和潮濕,並適當通風。生長期每月施1次液肥或緩效性粒肥。如冬季遭受凍害引起落葉,第二年春季氣溫回升時可剪去受凍枝條,加強管理,仍可恢複生長。
扡插繁殖,5~6月間選生長粗壯的頂部枝條,長約8厘米,洗去切口白漿,用木炭粉末蘸之,插人沙中,適宜生根溫度為24℃。生長季節,多在葉麵灑水;冬季澆水宜少,冷水需加溫再用。幼齡植株6~9月,每2~3周施液肥1次。每年春季換盆,盆苗忌幹旱。冬季最適宜溫度為16度;溫室最低溫不宜低於10℃。
蟲害多,有介殼蟲為害葉背與莖,植株呈現黏液和煤煙狀,紅蜘蛛為害葉背,導致褐色斑紋。
八角金盤
又名八金盤、手樹,五加科八角金盤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直立分枝少。葉具長柄,掌狀裂,葉革質。10月開花,花開呈傘房狀,花兩性或雜性,頂生;苞片白色,開後脫離。漿果球形,熟時黑色。
原產我國台灣及日本,性喜溫暖濕潤、向陽或局部蔭蔽,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怕幹旱,畏酷熱和強光曝曬。
春季播種繁殖,在10-13度時種子發芽;幼苗8厘米高時移植。扡插可於4~5月間選萌蘖枝作插穗,插人沙中,在201:條件下約1個月即可生根。北方作盆栽,溫室越冬。冬季不得低於51,春夏應適當遮蔭,秋季以後要多曬太陽。盆栽宜每兩年換盆1次,並以磷肥為主施肥。用播種、扡插或分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