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夏季花卉(2)(1 / 3)

桔梗花

又名僧冠帽、梗草,桔梗科桔梗屬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肥厚粗壯圓錐根。莖高30~100厘米,有乳汁。葉互生或3枚輪生,表麵光滑,背麵藍粉色。花通常2~3朵成疏散總狀花序,頂生;含苞時,花冠形如僧冠,開放後花冠寬鍾狀,花徑可達65厘米,花紫色,還有白花、大花、星狀花、斑紋花、半重瓣花及植株高矮不同等品種;花期6~9月。

畫原產東亞,分布我國各地,多生山坡、草叢間或林邊溝旁。性喜涼爽、向陽、濕潤,要求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細春、秋季節均可播種,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5-20,播後2周出苗。花期前、後追肥1~2次,秋後欲保留老根,如庭園栽植,則應剪去幹枯枝莖覆土越冬;若盆栽,則放置陽台陰暗處越冬,待春季溫度達到10度以上,置於陽台向陽處,開始第二年的栽培。開花時要給植株支撐,防止植株倒伏。

播種、分株繁殖。

結梗花期長,花色美麗,花朵大如懸鈴,窈窕優雅適宜盆栽或製作切花。

象征永恒的愛、誠實、柔順。

百合類

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球根花卉u鱗莖外無皮膜。莖直立。花大,單生、簇生或總狀花序;花被片6,基部具蜜腺;有白、粉、橙、橘紅、洋紅、紫或具赤褐色斑點花;花期自春至秋,而以夏季最盛。

原分布在北溫帶,我國南北均有分布,而以西南、華中為最多。性喜肥沃、濕潤、腐殖質豐富、土層深厚、排水極為良好的沙質壤土,多數種類要求微酸性土。

盆栽百合應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種植時種球下宜用沙石墊托,種球四周也需有沙、石礫,以利排水,防止鱗莖腐爛,但表土要求肥沃。栽培前應施以充足的腐熟有機堆肥和適量磷鉀肥作基肥。

9~10月將鱗莖栽於溫室內盆中,保持低溫,10~12月為10度,芽出土後,需充足陽光,溫度升高至15度,經12~15周可開花。如現蕾後給予20~25度的溫度條件,每天補充光照5小時,則可再提前兩周開花。多以分栽鱗莖為主,亦可播種繁殖。

百合類的花朵十分美麗,將盆栽百合放人陶製的套盆當中,則格調更加高雅。百合亦是切花的重要品種。

象征吉祥、聖潔、複活、百事合心、純潔。

八仙花

又名繡球花、鬥球花、聚八仙,虎耳草科八仙花屬落葉灌木。枝幹暗褐色,條片狀裂剝;小枝及芽粗壯,枝綠色,光滑,皮孔明顯;葉卵狀橢圓形,對生,上麵綠色有光澤,下麵色暗稍反卷;花序傘房狀,頂生,花徑達20厘米;不孕花特別發育,粉紅色、暗藍色或白色,可孕花花瓣早落,開花期自夏至深秋,蒴果有宿存的花柱。

原產我國長江中下遊以南,各地普遍栽培。喜蔭蔽、濕潤和溫暖。喜好肥沃而排水好的疏鬆土壤。土壤酸堿度對花色影響較大。

上盆栽植,幼苗4片葉時移栽,盆土三成田園土、二成腐熟的幹糞末、四成的顆粒爐渣灰,配製成排水良好的營養土。應注意選擇蔭蔽地方,常保持土壤濕潤;基部萌發過多的枝條應適當修剪;澆水不可過多,雨季還應注意排水,否則會因澇而受害。長江以北冬季放置5度以上室內越冬;花後應施肥,並剪取殘花,促進分生新枝,增加次年開花數。八仙花是短日照植物,每日黑暗10小時以上,約6周,才形成花芽。夏季溫度高,水肥大,植株易徒長,可用噴施嘧啶50~100毫升控製植株高度。在土壤pH值為6~7的條件下,花色表現為紅色,pH值為55時,則表現為藍色。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花的顏色。

需經過6~8周冷涼(5~7度)期後,將植株置於201溫度條件下摧花,可見花芽時,即應將溫度降至16,初期的溫度若高於21度,易造成花芽敗育。

瞧繁殖多用扡插、壓條。初夏嫩枝扡插最易生根。

將數株八仙花帶土叢植於大型的容器中,最適合於作陽台盆栽的主角。

象征端莊、素雅。

葉子花

又名三角花、毛寶巾,紫茉莉科葉子花屬常綠藤本或小灌木。有刺;葉質薄有光澤;小花淡紅或黃色;三枚大苞片顯著,長約3厘米,洋紅、橙黃或淺紫色,花期春夏季節。

原產巴西。性健壯,萌芽力強,耐修剪,忌水澇。喜溫暖、濕潤,不耐寒,要求強光和含腐殖質的肥沃土壤。

5~8月均可進行扡插繁殖,而5月成活率最高。選用充實的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作插穗,插後保持較高的濕度和28度左右的溫度,20天即可生根,30天後移出栽植,初栽後需遮蔭,緩苗後給予充足的陽光。第二年能開花。生長期需經常補充肥料,除亞熱帶地區外均盆栽。春季換盆,剪除細弱枝條,留3~4個芽,抹頭,整成圓形,並不斷摘心。花後應進行修剪以促進新芽生長、老枝更新複壯,保持植株姿態美觀。入冬停止追肥,控製水分,令其休眠。溫度維持在5~15度。

扡插繁殖為主。

栽植於10號盆以上的盆花,最適合放在陽台的某個地方。放置於具有熱帶氛圍的花台上會有更好的效果。

月季

又名四季薔薇、月月紅,薔薇科薔薇屬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枝梢開張,常有倒鉤皮刺,葉柄及葉軸上亦常散生皮刺;小葉3~5枚,廣卵形至橢圓狀卵形;花數朵簇生,有時亦單生,花瓣5瓣,粉紅色或深紅色,有香氣;花自盛春直開至初冬,花徑約5厘米;果紅色,卵形至倒卵形。

原產我國華中、西南地區,早已栽培,並於200多年前傳至歐洲,後與香水月季、突厥薔薇、法國薔薇等雜交,育成各種不同的花形、花色,成為近代月季。本種性喜陽,好溫暖、濕潤和肥沃土壤等環境條件。

繁殖多用扡插和嫁接,嫁接砧木以白玉堂、七姊妹等薔薇品種為主。栽培月季比較容易,主要是要注意選擇通風好的半陰地,土壤要肥沃,排水好,因開花次數多,養分消耗大,每次花後除進行修剪外,還應適當施稀薄液施肥1~2次;花謝後的修剪很重要,剪時要選留健壯芽,不要留得過高,剪口也不能留在向內發枝的芽上;新栽植要修剪;入冬後選健壯枝保留,將弱枝全部剪掉,北方露地栽培要培土防寒;過老的植株,要進行更新,選留基部萌發的壯芽,培養保護1年後,逐漸將老幹去掉。盆栽月季初上盆時不能將根部損傷,要在陰濕條件下過10~15天後再放到陽光下;冬季落葉或不落葉都要控製澆水,保持盆土不幹即可,不可過多,因溫度低,又不再開花,蒸騰量小,澆水多了反使盆土過濕,降低土壤濕度和通氣,而使植株窒息,造成落葉至枯死。

扡插、嫁接、分株、壓條、高空壓條、組培等方法均可進行繁殖。

落葉病是月季主要病害之一,能使葉片枯黃早落,直接影響月季的正常生長,被傳染的植株,春天新芽初放時,表麵布滿鮮黃色粉狀物,隨後被傳染的葉片正麵出現退綠的黃色斑點,葉背產生橘黃色粉堆,最後變成黑色粉堆。防治措施:①秋末冬初剪除病弱枝,清除病葉及地麵落葉,並集中燒毀,以減少立春的發病機會;②適當增加鉀肥和鎂肥,促進長勢,增強植株抗病能力;③春季萌發新葉前,噴施波美度石硫合劑,預防病害發生。在生長期間,噴灑15%粉,每隔兩周噴灑1次,連續噴2~3次,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