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春季花卉(1)(1 / 3)

蒲包花

又名荷包花,玄參科蒲包花屬一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葉質柔軟,黃綠色,有毛茸。不規則聚傘花序;花有2唇,形成2個囊狀物,下唇膨脹形如荷包,花徑約4厘米,向上逐漸變小;花色有淡黃、乳白、赤紅、紫等,並有各種斑紋,品種很多。花期2~5月。

原產墨西哥、秘魯、智利,澳洲和新西蘭也有分布,現世界各地溫室都有栽培。性喜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不耐寒,更畏高溫、高濕。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氣溫逐漸涼爽時在室內盆播,過早播種高溫高濕易引起爛苗,太晚幼苗生長緩慢,影響開花。播種用土選腐葉土或泥炭土兌入一半粗沙,經過消毒裝入播種淺盆,澆足水播種。種子細小,切不可播密,播後不必覆土,盆上覆玻璃,置於陰暗處。發芽前盆土幹燥,采取灌溉,即將花盆坐在水盆上,靠花盆底部向花盆內吸水。溫度保持20度左右,約1周即發芽;出現子葉後,溫度應降至15度左右,並移向通風透光處,以利幼苗苗壯生長。2~3片真葉時移苗。土壤用充分腐熟的腐葉土、泥炭土和沙以3:1:1配合,並添加少量肥料,PH值以65為宜。生長期需要保持相對濕度不低於80%,但盆土不應過濕,必須注意幹透澆透,澆水時切忌把水淋在葉麵和芽上,否則易引起爛葉爛心。光照過強的中午前後,需遮蔭。每10天澆1次稀薄的液體追肥。越冬溫度保持不低於8度。開花期溫度降至5~81,花期可以延長。

進人11月,每天日落後每平方米增加80瓦燈一盞,補充光照6~8小時,花期可提早1個月。

播種繁殖。需要采收種子的花朵,必須進行人工輔助受粉,受粉宜在上午,受粉後摘除花冠,保持幹燥,可提高結實率。蒴果變黃後,分批采收,撿幹淨存放待用。

裝入陶器或藤製的套盆中,可作為饋贈禮品。

石竹

又名中國石竹、洛陽石竹。石竹科石竹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厘米;葉基抱莖;花單生或2~3朵簇生,花徑約3厘米,有粉、紅、淡紫、白等顏色。花期春季至秋季。

原產我國。性耐寒,喜涼爽的氣候,要求向陽、幹燥、通風、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質的肥沃壤土,忌濕澇和用黏土栽培。

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1~22度,約5天可出芽;苗期生長的溫度為10~20度,溫度偏低幼苗生長苗壯,從播種到成苗9周,華北至長江流域,秋季露地直播,立春定植,株行距20~40厘米。生長期給予充足的水肥。花後炎熱季節植株多枯萎,觀賞價值大為降低,因此多作一二年生栽培。氣候適宜地區,有些品種花後重剪可再次開花。冬暖夏涼地區,可調節播種、育苗期,終年有花開。

播種繁殖。石竹類易種間雜交,需要將采種母株隔離才能采到純種。不易結實的重瓣品種,可秋季分株或扡插。

石竹適宜布置花壇、花境或岩石園,矮生品種配置毛氈花壇或草坪鑲邊,亦可盆栽。株較高的可製作切花。全草入藥。

香雪球

又名庭薺,十字花科庭薺屬一二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僅25厘米;葉條狀長圓形,端稍尖;短總狀花序(即花朵多枚,花柄幾乎等長在一個不分枝的花軸上),花小密集,白色略帶堇色,微香;短角果球形;花期3~6月。

原產歐洲、西亞一帶。性較耐寒,喜冷涼、幹燥氣候,需向陽、濕潤、疏鬆肥沃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忌酷暑、濕澇。偶能自播繁衍。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21~22度,幼苗在10~15度條件下培養8~11周可開花。華北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幼苗經1次移植後在人冬前移人冷床中越冬;立春定植露地,株行距20~30厘米。春播者開花晚,炎夏來臨時多死亡。幼苗在低溫條件下通過春化,翌年開花多而結實飽滿。果實成熟時間參差不齊,宜在花序下部種子開始脫落時及時采種。

寄生菜青蟲和蚜蟲,4~10月每月向表土噴灑一次殺蟲劑。

植株給人以低矮、緊湊的印象,所以無論與什麼花自由組合都具觀賞性。單獨栽植則稍顯缺乏變化。

三色堇

又名蝴蝶花、鬼臉花,堇菜科堇菜屬一二年生草本。株高可達30厘米;花大腋生,兩側對稱,花徑4~6厘米,花瓣5瓣,一瓣有距、兩瓣有附屬體,每朵花有黃、白、紫二:色或單色。花期4~6月。

原產歐洲。較耐寒。喜涼爽氣候和富含腐殖質的疏鬆肥沃土壤,忌炎熱和雨澇。

播種繁殖,種子發芽最適溫度19度,約10天發芽,幼苗在10~15度條件下培育約15周可開花。在長江流域一年四季均可播種,全年都有花開;冬季在向陽避風處露地越冬。栽培地宜選下午略有遮蔭處,花期可延長。華北露地秋播,風障前或冷床中越冬。立春解凍後定植。移植時必須帶土才易成活。生長期給予充足的水肥,則花多而大,花期長。當果皮由白色變為褐色,蒴果由下垂逐漸伸直時采種。曬種時應加罩,以防果皮幹裂時種子彈失。品種間極易自然雜交,為保持純種,栽培時留種母株要與其它品種隔離。

由於三色堇價格便宜,所以可以購買大量相同色調的盆花或盆苗,懸掛於牆上或用容器栽培進行裝飾等,作為花很隨便地放在桌上也非常好看。

意思是請思念我、愛的告白。

矮牽牛

又名碧冬茄、雜種撞羽朝顏,茄科碧冬茄屬二年生草本,株高20~60厘米,全株具絨毛。莖直立或傾臥。花單生,花冠筒部漏鬥形,先端具鈍波狀淺裂,花徑可達12厘米。栽培品種極多,有重瓣、瓣皺褶或呈不規則鋸齒和各式斑紋等,花色及花形變化很大。

原產南美。性喜溫暖、幹燥和陽光充沛,不耐寒,忌積水和雨澇,在幹熱天氣開花茂盛。要求微酸性、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華北地區2~3月室內播種,保持在25度左右,7天可發芽。出苗後保持10~14度,晚霜過後即可定植。華北地區春播苗6~9月開花,室內栽培保持15~20度,可四季開花;華南地區可長年露地栽培。從事專業生產一般采用盤內播種,1~15個月後移植到5厘米穴盤,真葉6~7片時,定植在12~15厘米的盆或塑料缽內,從播種到花盆開滿花4個月左右。

矮牽牛移植後恢複較慢,應於小苗時盡早定植,並防止土球鬆散而過多傷根。夏季生長旺盛季節水分可略多,土壤過肥易引起徒長倒伏,可以采取摘心和噴灑一些矮化劑處理,以保持良好的觀賞效果。

播種或扡插繁殖。發芽適宜溫度為25度。因種子細小,播後不用覆土。重瓣和大花品種不易結實或實生苗不易保持母本優良特性,可采用扡插繁殖,早春花後或秋季剪取枝葉,促其重發嫩枝,即可作插穗插人沙中。在20~23度條件下,15~20天生根。母株或扡插苗可在室溫不低於10度環境中越冬。

匍匐性的品種進行吊盆栽培或從窗邊的花槽中垂吊下來就非常美麗。進行移栽的時候,栽植於大一號的容器中,不斷摘心,加強管理就能成為所預期的繁茂植株。

蛾蝶花

又名蝴蝶草,茄科蛾蝶花屬一二年生草本,株高60~100厘米。葉1~2回全裂。花多數集成圓錐形總狀花序;花冠短於花萼,花瓣開展,略2唇,花徑2~4厘米;花色變化很大,偏下部之瓣片色深,藍色,中部瓣片基部有黃斑,並有紫色或堇藍色斑點。花期4~6月。園藝上有矮生、大花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