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各位看官,既然這裏提到了關子豪的太祖關章韻的名字,那咱們的故事其實就應該是從這位關章韻太祖開始說起的了。
那差不多還是接近晚清的時候了,子豪的太祖關章韻因小時讀過私塾,識得幾個數,肚子裏算是有點墨水。十幾歲時就在沙市長江邊上的碼頭給人記賬打雜度日。
時值二十多歲的時候,婚後的關章韻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著關洪仁,就在關洪仁不滿一周歲的時候,關章韻就被一位老鄉介紹到了東莞虎門的一個商行做個賬房夥計。做了一年多也賺了一些錢,便將妻兒一並接到了虎門,家裏的小日子過得倒也是其樂融融的。
有一天,關章韻去廣州的一家商行對賬時,在街頭不期而遇見一位老鄉的朋友。
那位老鄉的朋友非常高興,又非常熱情地將關章韻帶到一家酒家,點了幾樣海鮮好菜,還叫了一壺女兒紅。借著酒勁,興奮地他倆不時地拉著家常吃著菜喝著酒,說道高興之處時常哈哈大笑起來,二人大快朵頤,不亦樂乎。但是不久,關章韻感覺酒力不支便暈倒在酒桌旁。
等到關章韻再次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關在了一個搖搖晃晃地小黑屋子裏了。
原來,關章韻的那個老鄉的朋友早已投靠了洋人,成為一個洋人的買辦,明裏做著對外貿易,暗地裏幹著販賣人口的勾當,就是人們所說的“賣豬仔”。
所謂“豬仔”,是指十九世紀被西方殖民者成批擄掠販賣到海外殖民地或資本主義國家開發經濟,進行奴隸般勞動的一種“契約”華工,而從事這種以苦力為“活商品”進行販賣的勾當,曆史上亦稱為“賣豬仔”。
公元1840年**戰爭後,清政府被迫於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五口岸通商,清政府由海禁政策變為對外開放,承認“契約華工”,準許洋人在通商口岸設“洋行”,亦稱“賣人行”,殖民主義者在中國大量掠奪華工,運往東南亞各國及南北美洲等地,進行“契約華工”(即豬仔)貿易。
據有關史書記載,當時停泊在黃埔水域的外國躉船經常有六至七艘,專門收買被擄拐來的“豬仔”,這些躉船懸掛著英、美、荷等國旗,而專供拐匪作擄掠“豬仔”的一種叫舺舴的小船經常有四五十艘,在珠江沿岸成排擺開,被擄來的“豬仔”,先強押至小舺舴船上,其手段之毒辣,令人發指。有用誆騙、誣陷、強掠、武力綁架,甚至蒙汗藥挾持,無所不用其極。
僅公元1852年,就約有24581華人離廣州經黃埔港出洋,而大部分是前往美國的西部加利福利亞州,即當時華工所稱的舊金山。關章韻當時就是其中之一。
就這樣,關章韻曆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地轉輾來到了美國的西部。
關子豪後來無意中看到了一本講述當時華人開發美國西部的曆史書,看後大受刺激,深感祖輩們在開發西部時的非人道的待遇,簡直就是一部華工辛酸史。
書中寫道:“苦力貿易”給中國人民特別是千百萬被販運出洋的華工造成深重的災難,給殖民主義者帶來巨額的資本積累。他們對美國西部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長期遭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迫害、淩辱、焚掠、驅趕和屠殺,種種暴行愈演愈烈。
而從世界經濟、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看,出洋華工又以其聰明才智和艱辛勞作,為旅居地的開發和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他們以其心血汗水,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澆鑄下永存的豐碑。這是世界上一切公正的人們都有目共睹並為之敬仰的。
1964年,中央太平洋鐵路所穿越的內華達州在紀念建州100周年時,宣布10月24日為向華人先驅致敬日,並且樹立永久性紀念碑,上麵用中英兩種文字銘刻:“華人先驅,功彰績偉,開礦築路,青史名垂。”
這不僅是對華工在中央太平洋鐵路工程中貢獻的褒揚,實際上也是對華工在其他鐵路工程,以及在美國西部開發和所參與的一切美國建設項目中發揮巨大作用的肯定。
據估計,1849~1882年,赴美華工累計達30萬人。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