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海市的市中心,CBD的中心,一家豆製品小店在一個月前開業。
沒人想得到,在如此繁華的地段竟然會有這麼一家小店,隻賣豆製品。
豆漿、豆腐腦、涼拌幹豆腐、熱乎的水豆腐,一共加起來不過七八種“菜品”。
能賺錢麼?
有點生意經驗的人都知道,這種小店不可能賺錢,品類太單一了,而且都是豆製品,根本不能滿足眾多商業精英的需求。
而這個小店已經成立一個月之久了。
按照房租十萬計算,算上裝修,這個豆製品小店的老板最起碼虧損二十萬塊以上。
至於盈利,不存在的!
一杯最普通的豆漿賣30塊,即便是一個月能賺萬把塊的都市菁英也舍不得喝吧?
小店又怎麼會有盈利?
最主要的是這個小店竟然隻有下午營業,最賺錢的上午和晚上都休業。
店主特碼是個神經病吧,或者是錢太多燒的吧?
誰能幹出這種事?
正常邏輯下,店老板雇傭幾個員工,上午、下午、晚上同時營業,或許也能賺些錢。
然而店老板不但沒有雇傭任何一個員工,而且還是親自服務。
一下午最多賣那麼四五百塊,少的時候甚至達不到一百塊,跟賺錢的買賣完全背道而馳。
不用想了,小店的老板是傻缺。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豆製品小店一個月下來的收入大概也就是三五千塊,而算上房租水電,一個月的成本已然接近十五萬,完全是賠本的買賣。
但店老板卻樂此不疲,一個月賠十多萬塊,仍舊開心的不得了。
這天下午一點鍾,莊生準時開門開始營業,將純天然的黃豆洗了一下,泡上,然後就那麼坐著,漫無目的的看著新聞。
這種日子很清閑,至於賺不賺錢,都無關緊要了。
做人,最主要的是開心嘛!
一個月賠十多萬,完全小意思,一年下來才百十萬,完全賠得起。
況且,所有的豆製品都是新鮮加工的,品質一流,口感良好,生意不好完全是那幫所謂的白領精英消費能力低。
好的產品配應有的價格,理所當然。
誰又知道那些黃豆是沒有化肥、農藥,而且還是精選的優質品種呢?
就是這種無公害的原材,一杯豆漿買三十貴麼?
不貴吧?
你不懂,我不怪,當你懂了,我也雙手歡迎。
好東西,不可廉價。
過了大概半個小時,一個濃妝豔抹、帶著大耳環的年輕女人進了小店,要了一杯豆漿,坐下來慢慢品嚐。
又過了半個小時,小店如排隊般的擠進來二十多個人,將所有的座位都占滿。
這些人特點鮮明,有的著裝豔麗、奢華,有的則是穿著看似普通卻價值數萬的定製裝,也有一些看起來普通也沒有特別出眾的氣質。
形態各異,相互拚桌,將近百平的小店完全擠滿。
沒有人會想道如此獨樹一幟的小店也會有客人爆滿的一天。
特別是一直關注小店的其他小老板,都覺得不可思議,那些人瘋了嗎?
花幾十、近百塊隻是為了喝點、吃點東西在那個看起來有點特色的小店坐上個把小時?
難道走的是賣當老、肯德鴨的環境路線的模式?
沒人想得通,太怪異了。
這種專賣特色小店,開在市中心CBD區原本就是與商業背道而馳,然而小店卻在僅有的營業的下午客戶爆滿了。
不但如此,在接下來的十多分內,二十多個客戶排起了長隊,不外帶,僅僅是為了能在店內食用。
膩馬啊,瘋了嗎?
這些客戶都是神經病嗎?
明明周圍有十多家店,基本上都有下午茶賣,一群顧客卻隻在豆製品小店的門外排隊。
腦子都有問題吧?下午不要上班嗎?
事實也是如此,以前空蕩蕩的豆製品小店人煙冷清,過來顧客也隻是選擇其他有下午茶服務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