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還好你來得及時啊!不然我可真的會被射程馬蜂窩了!”
“大哥說得哪裏話?區區兩萬敵軍,豈能傷到大哥?”
“哈!你小子,在公孫瓚身邊待得時間長了,竟也學會了這一手溜須拍馬的本事?兩萬人啊,保命容易殺敵難,就算那兩萬人排成隊讓我殺,我也殺不完啊!”這麼說著,項羽頗有些好奇得輕問:“對了!公孫瓚怎麼會讓你……”
“我隻是跟他說:早日攻下汜水關便能早日攻下洛陽;早日攻下洛陽便能早日殺死董卓!”
“哦!早日殺死董卓,便能早日回到北平;早日回到北平,便能早日繼續絞殺烏桓?”
言辭間,兄弟倆四目相對,無聲而笑。
“大哥,北平的事情,真的不要緊嗎?就算公孫瓚現在還不知道您陽奉陰違得離開了北平,可是那裏畢竟是公孫瓚的地盤,隻要公孫瓚一回到北平,勢必會有人……”
“嗯!勢必會有人向我們的公孫將軍打小報告的!不過無妨!我已經事先聯絡過劉虞,通過他的渠道,相信可以讓烏桓方麵在近期內不過分南侵,隻要北平沒出什麼大事,就算公孫瓚事後知道我離開過北平,我也有一百個理由可以給自己開脫!”經過這些年來的相處,項羽已經徹底摸透了公孫瓚好大喜功、死要麵子的脾氣,他所謂的“一百個理由”雖然有些誇張,倒也真得不怕公孫瓚的興師問罪。壓下關羽的疑慮之後,項羽這才好生問道:“那邊,怎麼樣了?”
項羽所指的“那邊”,自然是公孫瓚那邊。
“就像他這一回讓我來汜水關一樣,我們的公孫將軍似乎想早點打到洛陽,殺死董卓老賊呢!出乎意料的,態度很積極,之前的軍事會議上,他似乎主動提出想擔任‘先鋒’一職!可惜被孫將軍拔了頭籌!”關羽才這麼說著,項羽就頗有些哭笑不得得說道:“哼!公孫瓚他哪裏是想積極殺死董卓啊,他是想早點把董卓殺了,好早點回去鎮守他的北平。這個老小子人倒是不壞,可是滿腦子想的都是滅掉烏桓!先鋒?如果真讓他當上先鋒,還有些麻煩呢!”
“大哥!您不是一直在等待這種機會嗎?這一次討伐董卓,不就是一個向天下展示我們兄弟實力的絕佳機會嗎?為什麼您又……我不明白!大丈夫頂天立地,不就是為了橫刀立馬、縱橫開合嗎?以我們三兄弟之能,為何要如此……”
“二弟,你知道《易經》嗎?”打斷關羽的抱怨言辭之後,項羽自顧自得說道:“這些年來,我不光在研讀《三略》和《六韜》,有空的時候還在研究《易經》,雖然還是不甚了了,卻也看出些門道。《易經》開篇就是這麼幾句: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我知道,過去這些年裏,要你和三弟陪著我在遼東困守,實在是難為你們了,但是那就是潛龍勿用的時期啊!如今雖然已經過了那個時期,但是我們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還是必須小心謹慎。對了,你覺得:曹操曹孟德這個人怎麼樣?”
“曹操?”
“嗯!明明是他一手發布了漢帝的矯詔,一手組織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同盟軍,可是為什麼事到臨頭,他卻毫不猶豫地將‘盟主’的位子讓給了袁紹呢?”
“大哥您是說……”
“潛龍勿用!同樣的道理啊!”
“雲長明白了!大哥誌在天下,豈是一個董卓能夠打動呢?此後,大哥有任何差遣盡管吩咐,雲長再不敢置喙多言!”說著話,關羽就要下拜,卻被項羽一把拉住,好生說道:“此番,我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公孫瓚那邊就隻有你和三弟了。三弟他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傻瓜’,但是論起這種勾心鬥角來,他也實在幫不上什麼忙,要多勞二弟你費心了!記住三點:一、盡量替公孫瓚保存實力,避免無謂的傷亡;二、盡量隱藏你和三弟的驚人實力,免得遭人妒忌;三、盡量讓公孫瓚意識到你和翼德的作戰價值,以及沒有我在他身邊所造成的欠缺!”
“我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