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陳黨府第(8)(3 / 3)

1950年8月,陳立夫為了顧及各方麵的影響,決定去向蔣介石辭行。

不知是碰巧還是蔣介石有意避開,陳立夫沒有見到他。宋美齡在官邸客氣地接待了他。

宋美齡拿出一本《聖經》,裝出一副親熱的模樣,說:“你在政治上負過那麼大的責任,現在一下子冷落下來,會感到很不適應。這裏有本《聖經》,你帶到美國去念吧,他會讓你在心靈上得到不少慰藉。”

陳立夫想到自己緊跟蔣介石鞍前馬後20多年,如今卻被一腳踢開,心裏既悲又憤。他指著牆上的蔣介石肖像,聲音哽咽地說:“夫人,連活著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還希望得到耶穌的信任嗎?”

1950年8月,陳立夫和夫人孫祿卿及子女一起,登上了去菲律賓的飛機,再轉道法國、瑞士參加世界道德重整會議,會後再去美國。300多人到機場為他們送行。陳立夫眼中含著激動的淚花,與送行者一一握別。“人間離別隻堪哭,何況不知何日歸。”他知道自己這次離台,實際上是政治上的“放逐”,重返台灣是遙遙無期的了。

陳立夫這一走,就是11年。就連哥哥陳果夫去世,他也咬咬牙沒有回台灣作最後的訣別。

在美國,陳立夫決心完全退出政治。他在新澤西州湖林鎮買了一塊地,辦起了一個小型農場,像著名詩人陶淵明那樣,悠然地過起了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他雇了幾名工人,幫自己養了幾千隻萊亨雞。這種雞的產蛋率很高,他以賣蛋為生,常常自己開著買來的一台舊汽車,把雞蛋運到市場上去出售。他完全丟掉了官架子,不怕髒不怕累,和工人一起養雞,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小農場主和農工。

有的記者慕名前來采訪,有的作家訪問他時表示要為他立傳,他都婉言謝辭了。他說:“過去國民黨是我一手搞的;過去的黨打敗了,打敗了就打敗了。敗軍之將不言勇,有什麼好說的呢?”

為了排解寂寞的心靈,陳立夫沒有按宋美齡說的那樣學《聖經》,他開始鍾情於《易經》一書的研究。

經過孜孜不倦的努力,他寫成了一本研究《易經》的著作,書名為《四書道貫》,出版後在美國十分暢銷。

1961年初的一天,陳立夫突然收到了一份蔣介石發來的電報,內容是“尊翁病危,盼即返國”八個大字。

2月24日,陳立夫和夫人孫祿卿乘飛機抵達台北機場。春寒料峭,細雨霏霏,但機場上的情景卻使陳立夫受到極大感動.台灣黨政軍要人陳誠、蔣經國等1000多人已等候多時,CC的一些老人紛紛趕上前來和他緊緊握手,親熱擁抱。

第二天上午,陳立夫驅車來到蔣介石官邸拜訪。車上,陳立夫想起《易經》中的話,很希望這次見蔣能給自己帶來“否極泰來”的轉機。兩人見麵後,善於察言觀色的陳立夫發現,蔣介石表麵上雖然客氣,內心其實充滿冷淡和戒備。他的心一下子涼了。

陳立夫猜測,大概是蔣介石感到自己還有一定的影響,怕他會給蔣經國即位造成不利。然而,這隻是其中之一,最重要是,他和他哥哥陳果夫,知道蔣介石的秘密太多了。“是的,我有太多鮮為人知的秘密。而且還欠他太多的情。”他曾在他的傳記中寫道。因此,陳立夫恍然大悟:台灣仍不是我葉落歸根之地呀!

處理完父親喪事後,陳立夫黯然離台,回到美國繼續辦他的農場,繼續看書、寫作,研究《易經》,還應邀擔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客座教授。

【點評】陳立夫在政治上被蔣介石一腳踢開,心裏既悲又憤,鞍前馬後緊跟蔣介石20多年,卻落得如此下場。當他離台去關,宋美齡送《聖經》給他時,他講:“連活著的上帝都不信任我,我還希望得到耶穌的信任嗎?”殊不知,陳立夫知道蔣氏天下的秘密太多,而且,還有點野心。

【運用】你也許自以為是在與他們共同分享一隻梨子。實際上說不定你得到的不過是削下來的梨皮。許多人之所不得善終。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別人過多的機密。他們就像是麵包做成的湯匙。要不了多久,就會走向與湯匙同樣的下場。了解君主、王公們的秘密並不是什麼特權優待。而是一種負擔。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照得醜陋的鏡子摔個粉碎而後快,同樣。他們也不能容忍那些看過自己醜相的人。你看過他人不光彩的事情,那麼。他下次看你的目光絕不會友善。

永遠不可欠人過多。對權貴尤其如此。與他們相交。可以依賴的是你給過他們的好處。而不是他們給予你的幫助。朋友之間推心置腹地吐露心事是最危險的。以隱情秘事告人。往往會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困境,這是那些權貴們無法忍受的事。為了找回失去的自由。他們會踐踏一切,甚至公理也不例外。對於秘密,不要去打聽。也不要亂說,這是最安全也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