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曰: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弟子規》說,無論對什麼人都要關心和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如果一個人能以如此“愛人”的境界與人相處,那麼無論走到哪裏他都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一個被人喜歡的人。
愛人是一種能力,這個能力來自於家庭的培養和熏陶。家長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孩子感受到他人的愛,懂得回報他人對自己的愛。
李陽銘喜歡吃螃蟹,每次吃螃蟹的時候,都要吃得肚子溜圓。
那天市場上螃蟹比較貴,媽媽為了給爺爺奶奶補身體,一共買回了5隻螃蟹。吃飯的時候,李陽銘連一聲“謝謝”都沒說,接過奶奶遞來的第一隻螃蟹,就大吃起來了。接著又把爺爺那隻吃了下去。
媽媽沒辦法,又給爺爺奶奶分別拿了一隻。爺爺見孫子喜歡吃,又把第三隻螃蟹拿給孫子。李陽銘一點都不客氣地把第三隻螃蟹又吃了下去,全然沒有看到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誰都沒有吃。
爺爺奶奶回老家後,媽媽告訴李陽銘,他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大的。農村沒有空調,天熱了,爺爺奶奶給你扇扇子;天冷了爺爺奶奶給你暖被窩;你喜歡吃的東西,爺爺奶奶從來不吃一口。現在,爺爺奶奶老了,你要孝敬老人,報答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呀!
暑假的時候,父母帶李陽銘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李陽銘砸碎了自己的儲錢罐,給爺爺奶奶買了10隻又大又肥的螃蟹。他說,一定讓爺爺奶奶吃個夠!等自己長大了,還要給爺爺奶奶買鮑魚、龍蝦。
孩子不懂得愛他人都是家長慣出來的。一個人要想在這個社會生存,說話、做事要多想想別人,不要隻顧自己。要想自己的孩子做事能夠考慮到他人,需要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
1.向孩子表達愛
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生活得好,嘔心瀝血為孩子打點一切,卻不太會向孩子表達愛。孩子還小,如果家長不表達,隻是默默地付出,孩子可能不懂得父母很愛他,或者忽略父母對他的愛。
所以,家長要適時地向孩子表達愛。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和孩子分別一段時間的時候,為孩子付出很多的時候,對孩子說“我愛你”、“我想念你”、“你是我們的驕傲”之類的話。
撫摸、擁抱等身體語言也是表達愛的重要方式,家長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親吻、擁抱一下孩子。家長除了用語言和行動直接表達愛意,還要經常讚美和誇獎孩子。父母充滿愛的語言,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愛。父母說話要溫柔體貼,注意傾聽孩子的感受,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