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漁村少年
長江水從古以來便在這神州大地上川流不止,自念青唐古拉山起,穿山過岒,直達東海。
不得不承認江南水鄉的富饒美麗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這條大江的,不單是對於東南一帶的江南地區,即便是西南雲貴之地也是如此。
烏江是長江的萬千支流之一,位於大婁山脈與武陵山脈之間,山靈水秀, 清波明灩。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烏江兩岸也有著眾多依山傍水的人家,其中就不泛有客棧酒樓之類的經營,此時一處客棧門口正好就站著一個長衫青年。
這青年名叫李念青。
李念青出生在一個烏江畔的小漁村, 原是個孤兒,自小沒見過爹娘,也許天見可憐,漁村的村民樸實善良,對 李念青多有照顧,又得一個老漁民收養,如今李念青已長成了二十有餘的小夥。
其時正是元順帝至順二年,自當年忽世祖必烈以百萬鐵騎雄師橫掃天下還未足百年時月,不想其子孫後人竟是如此不爭氣,天下萬民早已水深火熱,怨聲載道。 而收養了李念青的老漁翁正是元人統 治下殘死的怨民之一,自從三年前老 漁翁死後,李念青又成了孤兒。
原本李念青應該也如老漁翁一般是個以打魚為生的小漁民,但這一切在三年前有了改變。
老漁翁死後,李念青無錢購置棺木, 便尋思著將其將葬在村傍臨江的一方小土包上,這方土包據說是當初烏江畔的泥沙堆積而成,日月更替,到如今倒長出些草木。
李念青眼角的淚痕未幹,便拾過借來的鐵鋤,一鋤鋤往土包上招乎起來。
“嘎噠!”
李念青的鐵鋤似乎擊中了一塊石頭, 原本山中有個石塊,也不甚奇怪,但這可是由泥沙堆成的,哪會如此大麵積的石塊。 李念青又一鋤下去,往上一勾,一個方型石塊破土而出。 李念青也不去理會這勞什子,將老漁翁入了土,算是給他在那個世界安了個家,又給墳頭立了個木牌,寫上墓誌,也好方便以後人們辨認。 李念青跟村裏的老秀才學過兩年,還識些字。
待李念青將一眾事儀完成,這才注意到方才那方石塊,便拾起掂了掂斤 兩,卻不甚重,麵且還挺輕的,石上似有一道裂痕,稍一用力,裂痕處便兩邊分開。 這回李念青才算明白,自己挖出了一 個石盒。
石盒內有一冊古書,用白帛包裹著。
據古書記載,這冊書是源於一個名為奇門的古老門派,因為門規所限,奇門弟子一脈相傳,致使到最後門中後繼無人,所以死前將此卷藏於石盒, 希望日後能得遇有緣人傳承門戶,並要求廣收門徒,將本門發揚光大。
李念青也由書中明白了一個傳說中的概念——得道成仙。
原來這奇門也是一個仙門,長於奇門 盾甲,靈丹妙藥,在很久以前的修道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望著烏江水日複一日的北上入長江, 在古書中了解了外麵的繽紛世界的李念青有了一個走出漁村的念頭。
而今天站在小鎮的唯一一家客棧門口的李念青,算是已經走向了一個繽紛世界,而以後的日子裏,他也將在這世界裏大放異彩,成為名傳千古的一代奇人,但這卻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