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爺一一受著。
話說西鳳皇宮內的乾清宮中,宇軒正埋首於批閱奏折,因近來邊境遭受外藩之兵侵擾,所呈上來的褶子堆積如山,多是請求出兵之詞。可出兵又談何容易,二個月前,外藩之使才來我朝恭賀大婚之喜,進獻寶物,以示和平。才短短兩月,便起異臣之心,宇軒並不認為,卻覺得那些邊境滋擾之人是外藩族中流放之人,不得管束才做出那等事來。倘若真如他所想,貿然出兵的話,定會引得不滿,到那時,兵戎相見、血流成河就再難避免。宇軒深思熟慮之後,隻在奏折批閱之處寫上:允百姓每戶百兩,由邊境之處納入邊城之內;縣府關衙出兵,擊退前來滋擾之人,切不可兵戎相向,引發兩邦交戰。
待奏折批閱完後,已近亥時。
自卿晴回府,宇軒便不再踏入後宮半步。朝臣惶恐,以右丞相為首,連日上書【請皇上雨露均沾】【早日為皇家開枝散葉】等詞。對此,宇軒不厭其煩,卻不得不應付,巧在邊境公務繁忙,借此推說開去,眾臣再無話可說。
十日瞬息而過,宇軒躺在床塌之上,思緒縈繞開來,種種與卿晴有關的點滴印於心間,想及明日便能見著日思夜想之人,心中更是歡喜,焦躁之情油然而生。
臨次日。
自卯時起,宮內來的隊伍便到了任府門外,一頂八抬大轎置於隊伍之間,看來氣宇軒昂、珠光寶氣,尤其是四角尖頂,四頭貔貅趴於其上,左右曲著身子,雙目熠熠生輝。一路看熱鬧之人中間,有識貨的為此唏噓不已。旁人問了,才知,那貔貅所用之材也是不得了的,看那通體瑩潤,似有遊絲行於其內,便知不是俗物,再看那雙目之石,想必亦是不凡。
足足過了一時半刻之久,府內才有人出來傳話,說來了。單說任夫人置辦的木箱,就夠管事小廝們忙的了,塞滿了好幾輛馬車。而卿晴等人,一早由任夫人親自梳洗、換衣,穿戴完畢後,再一齊攜著丫頭們往府門走來。
府門處,任老爺同一應管事的在此等著,見人走來,笑著看人走近了,便道:娘娘,快上轎罷。
任夫人叮囑了幾句後,也催著卿晴上轎。
卿晴看著二老,笑著點點頭,說道:父親,母親,我回去了。
聽言,二老點點頭。任夫人一時情切,竟落下淚來。
府門前有七級青條石台階,柒宣染枝站於卿晴身側兩旁,扶著左右手步下台階,至轎輦前,柒宣挑起轎前的垂簾,染枝則扶著卿晴垂下身子進入。待人坐定後,柒宣染枝一人站於轎輦一側,隨時聽候吩咐。
為首的公公,見人齊了,便晃過眼來,朝前高聲喊話:起轎!回宮!
話聲一落,八人一齊起身,將轎子高高抬起。前後三裏隊伍,一路浩蕩著回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