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後喜氣洋洋地從張瑾手中接過還在熟睡的小澤“小乖乖,想死我了!嘖嘖,這小嘴小臉蛋兒,才一些日子沒見,越長越好看了!”
換了一個懷抱,原澤宣無所謂地咂咂嘴,繼續睡。
婁蕭恨不得在他臉上狠狠地親上一大口,“老天就是不公平,為什麼我家的團子就是個混世魔王!要是能有小澤的一半乖,我就心滿意足了。”
對著惆悵哀怨的婁蕭,張瑾無奈地失笑,“團子明明很可愛。對了,你這是要去店裏嗎?”
“店裏的事早就安排妥當了,我剛才準備去趟報社。你來的及時,不然,到時候我還要請你過來。最近我們報社在周圍幾個縣鎮設了代售點,報紙也要增印,可是人手不夠,所以王伯招了好些人,正待我過去瞧瞧有沒有合適的。你既然來了,也省得我叫人跑一趟。”
“行,我們一起過去。”
去“報社”帶著孩子不方便,於是張瑾讓原哲帶著原澤宣留在婁蕭家裏,待他們把事情處理完畢再過來接他們。原鴻和原博則去鎮裏打聽鋪子的事情。
婁蕭戀戀不舍地將孩子交給原哲,一邊囑咐身邊的下人要盡心照顧。
這些日子以來,“報社”辦的越來越好,逐漸有點後世的影子。
現在長安鎮的人非常習慣每天早晨起來買一份報紙,甭管識不識字,報紙一出來大家馬上就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報紙對很多人來講,豐富了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甚至,有茶館專門請了一個說書先生,對報紙上的重大事件進行解讀評論,組織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發展下來,茶館成為了許多書生學子的最愛。在這裏他們不僅可以了解最新的實事,而且可以了解大眾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和誌同道合的人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持有不同觀點的人進行辯論。
多年以後,這種現象被後人稱為“茶館文化”,在“茶館文化”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具有辯論才能的名人和“政治家”。正是這種不經意間形成的文化對夏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到達報社的時候,王伯早已經候著了。
當初創立報社之際,張瑾就把自己的設想跟婁蕭他們講過,經營管理模式學習了後世的方法。
這次他們需要的人數不少,隨著報紙的需求量的擴大,以後他們還會招聘更多的人。受到長安鎮的影響,附近的縣鎮也開始逐漸接受了報紙這個新事物。
他們在當地除了固定的代售點外,還雇傭了一些流浪兒幫他們賣報紙,但是必須要有人管理才行。婁蕭從這邊抽調了幾個心腹過去。目前擺在的他們麵前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
這次來應征的人超過五十個。報社的待遇好是出了名的,要不是這回對應征的人做了具體要求,恐怕今天來的人遠不止這麼多。
張瑾、婁蕭和王伯仔細麵試商量過後,留下了十個人,暫時填補了空缺。不過,報社的出現在這個世界是頭一回,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懵裏懵懂的,所以要加緊後麵的指導培訓。
從報社回來的時候,兩人皆有些疲憊,但是心情卻不錯,就像撫養自己的孩子,雖然辛苦,不過看著他一天天成長,那種滿足感是無法言喻的。
可是一進門就聽到團子那驚天動地的哭聲。
“又來了!”婁蕭無力地翻了個白眼,盡管如此,腳步卻不自覺的加快了。
“夫人,您回來了!”
伺候團子的家伺急得團團轉,對著嚎得正起勁他不知所措。
“把他交給我吧”婁蕭接過孩子,雙手輕拍著他的背部。
別看團子不大,重量卻不輕。一身胖乎乎的嫩肉,加上不斷踢蹬的雙腿,婁蕭抱著都有些吃力。
“小祖宗!別嚎了!這又是怎麼了?!”
原來是團子剛醒來尿床了,可是無論如何也不讓家伺給他換上新褲子,一碰他就大哭。最後還是張瑾上前搭了一把手,和婁蕭齊心協力給團子換上了新褲子。
換好後的團子躺在母父懷裏,兩眼淚汪汪的,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
張瑾這時有些能體會婁蕭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