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北,江邊。望著籠罩在江麵之上的薄霧。為首的三四人臨江而立,正在低聲交談著什麼。在他們的身後,數十名身穿淡黃色勁裝之人靜靜的站在十米之外,牽著各自的戰馬,警惕的望著四周。
“今天這江上的霧氣,怎麼散得這麼晚呢?”黑袍青年站在江邊,伸出手來,輕輕的向著薄霧之中掠去,便仿佛是想要將這霧氣抓在手中一般。
在他身旁,一名長衫俊秀文士也是看了一眼霧氣,笑道:“陛下,這長江之上氣候多變。想必,是因為最近天氣轉寒,才會散比較晚吧。好在,此霧不遮擋視線,倒是不影響兩軍交戰。”
被稱為陛下的黑袍青年,正是大明帝國明帝,秦陽。秦陽自然無法真的抓到霧氣,揮開手掌,轉過頭淡淡一笑道:“郭半仙說的極是,看來半仙遊曆天下之時,也是到過這長江咯?”
郭嘉聞言,嘿嘿一笑,說道:“長江倒是到過,隻不過這赤壁還真沒來過。如今適逢與魔軍決戰,來這長江上遊遊曆一番,也是不錯的。”
“嗬嗬,你倒是悠閑。”秦陽笑罵一聲,隨後問道:“那三十萬義軍的事情安排的怎麼樣了?”
郭嘉見秦陽說起正是,不禁收起笑容,說道:“回稟陛下,都已經安排妥當。隻不過,他們聽說不能上前線打魔軍,都是有些微詞而已。”
秦陽微微一笑,“沙場征戰自有我們黃巾軍的兒郎,這些百姓能出手相助,我便已經十分感激了。三十萬人可夠?用不用我再給你調集一些人馬?”
郭嘉搖頭道:“足夠了,原本在我們的計劃之中,根本就沒想到會來這麼多人。看來陛下與孫郡主在東吳的影響力,還真是驚人啊。”
“別說是你,就算是我,也沒想到我徒弟和丁奉會召集到這麼多的百姓。可惜漢中距此太過遙遠,不然的話,也不會勞煩東吳的百姓為我軍出力了……”秦陽輕輕一歎。
“對了陛下,臣一直心中有一個疑問。不知道陛下能不能為臣解惑。”郭嘉忽然想起一事,出聲問道。
“你是說赤壁之事麼?”秦陽微微一笑。
郭嘉點頭道:“的確,赤壁決戰之事,乃是最近才決定下來。並且當時東吳都督周瑜有很多絕佳之地可以選擇。而陛下安排孫郡主與丁將軍來到東吳,卻是兩年前的事情。難道陛下在當時便已經預料到了,在赤壁會有一場大戰?”
這個問題,不僅是郭嘉,包括二人身邊的賈詡和戲誌才也有同樣的疑問。上一次,是秦陽告訴郭嘉派遣孟獲帶領十萬蠻軍早早的援助東吳。而這一次,卻是在兩年之前,便已經布下了今日赤壁的戰局。一次次,都好似秦陽早已預料到了一般。
秦陽看著三人,微微一笑,說道:“難道你們以為我此次去天界便是白去了麼?”
天界……眾人恍然,秦陽僅一句話,便將事情說的很明白,但其實又不怎麼明白。眾人並沒有去過天界,但卻也知道,天界絕對是一個神妙無比的地方。秦陽去了天界之後,能夠預知到一些事情,也不奇怪。
秦陽見眾人不再言語,便繼續說道:“其實,也並沒有你們想象中那般神奇。我所能預見之事,也不過隻有幾樁而已。如今情勢已經不同,很多事情都已改變。欲要戰勝魔軍,還是需要你們與三軍將士同心協力才行。”
眾人紛紛點頭釋然,而至於秦陽所說的,隻能預見幾樁事情,還有具體改變的是什麼事,那他們就不得而知了。隻不過,此次對戰魔軍,雖然勢均力敵甚至稍占下風,但眾人卻依舊信心十足。不為別的,隻是因為麵前站著的這個男人,隻要有他在,黃巾軍便不可戰勝。一直以來,即便是才智博學如郭嘉戲誌才等人,都一直將秦陽當做主心骨一般的存在。
“前麵,可是黃巾軍的將軍麼?”就在秦陽與眾位謀士在江邊侃侃而談之時,忽然從上遊之處,薄霧之中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片刻之後,一葉扁舟順流而下,很快便來到了眾人麵前。
扁舟船頭,站著一個一身布衣,鶴發童顏的老者,船上用蘆席搭起一個船篷,蓬口處遮著布簾,不知裏麵放著什麼。
來到眾人麵前之後,老者嗬嗬一笑,對著眾人遙遙拱手再次說道:“諸位可是黃巾軍的將軍麼?”
見這老者雖然身穿布衣,但卻氣度不凡,飄然若仙。秦陽急忙微笑回禮道:“老丈請了,我等正是黃巾軍。不知老丈有何見教?”
老者點點頭,隨後抬手指了指船篷之內,說道:“老夫今日無意間在江上救了一人,聽此人之言,或許對貴軍有所幫助。若是各位方便的話,不妨見見此人?”
“哦?”秦陽聞言不禁眼眉微微一挑,且不論這老者救的是什麼人。但是僅憑老者與眾人對答這雲淡風輕的幾句話,秦陽便已經感覺到此人絕非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