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少帝光熹元年除夕,入寇漢中之西北韓馬聯軍退兵,出箕穀回歸天水。黃巾明王秦陽公於漢中城厲兵秣馬,以圖年關之後一雪帝都退兵之辱。不料光熹二年風雲突變,董卓廢少帝,立獻帝劉協為大漢之主,改元初平,董卓自封為相。初平元年,呂布廢並州之主丁原,自立為主,與董卓結盟。丞相董卓大喜,封呂布為亭侯,大司馬。雙方聯軍號稱百萬,所向披靡,天下權柄落入董呂二人之手。”——《三國奇誌列傳》
“殿下,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出帝都。正在陳留執天子倚天劍發檄文號召群雄聯軍討伐董卓,關東諸侯群起響應,如今檄文已經傳到漢中了。”郭嘉將手中的一張檄文交給秦陽。
坐在一旁的戲誌才打了一個哈欠,說道:“討伐董卓?無非關東那些諸侯重新洗牌劃分勢力範圍罷了,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秦陽接過檄文,隨意看了一眼,順便踹了一腳戲誌才說道:“你小子說話我怎麼就那麼不愛聽呢?沒看見人家說得大義凜然,字字血淚的?誒?對了,把腳從我腿上拿走!到底你是明王還是我是明王?我怎麼感覺你比我還囂張?”……
於是經過黃巾軍最高統帥部“經過嚴肅而認真的討論”之後,決定黃巾軍在道義上予以支持關東諸侯討伐董卓之盛舉,但鑒於漢中初定,尚有零星戰事民心不穩,所以隻能派出一個慰問觀察團,總計二百人參與。所以聯軍之中漢中軍的旗號就不必打了,畢竟為帝國效力,漢中牧秦大人是不計那些虛名的。
決定之後秦**本也沒有那個心思去考慮諸侯們的反應,他隻知道無論是關東諸侯還是董卓和呂布,他現在都不能聯合。董卓呂布自不必說,張燕與袁術有血海深仇,別說聯盟恐怕見麵就會先拚個你死我活。要是秦陽想檢驗一下新整編的黑山起兵的戰鬥力,或許可以考慮讓張燕去試一下。
另外,在秦陽的複函發出之後,似乎引起了一係列的連鎖反應。諸如西北的馬騰韓遂,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等等實力派諸侯紛紛效仿,一時間多則數百人,少則數十人的“慰問團”雲集陳留附近,大家見麵互道聲“久仰”,隨後便拿出各自地方特產,或是交換或是呼朋喚友一醉方休,使得聯軍營地熱鬧非凡。曹操袁紹等一眾關東諸侯見狀,也隻得暗自苦笑,對於這些“慰問觀光團”他們是既不敢得罪也不好太過理會。
其實秦陽此舉也並非是想要故意和曹操等人過不去,畢竟如今戰事一起,參戰的各路諸侯可是漢中兵工廠最大的客戶。隻是正如戲誌才所說一般,秦陽早已知道這些諸侯所謂的聯盟到底是什麼樣一個東西,與其趟這趟渾水,還不如準備著利用漢中的地利,抓住機會給董卓致命一擊,免得又要來一個“鳳儀亭”之類的橋段,這可是秦陽萬萬不想看到的。
初平元年夏,關東諸侯會盟諸事已畢,冀州牧袁紹引冀州軍十萬,任盟軍盟主。曹操引曹家軍五萬,任軍師。江東長沙太守孫堅引八萬江東軍,任大軍先鋒。汝南袁術引,十萬汝南軍補給大軍後勤。十八路諸侯,共計大軍六十萬,號稱百萬勤王鐵甲,打起“反董”大旗,浩浩蕩蕩向帝都洛陽進發。
上庸城,兵甲雲集刀槍如林,士氣如虹。
“報殿下,諸侯盟軍已達汜水關,一名叫關羽的將軍斬了守將華雄。長沙太守孫堅率兵攻城,久攻不下,盟軍已經開始準備轉道虎牢關進軍帝都。”
“恩,溫酒斬華雄。可惜錯過一場好戲,不知道三英戰呂布的結果會怎麼樣……”秦陽點點頭,小聲嘟囔著。
“殿下你剛才說什麼?”郭嘉眨了眨眼睛問道。
“呃,沒事。就是想起了一些往事,隨便說說。對了,我們的人馬準備得怎麼樣了?”
“我黃巾軍三十萬精銳已經全部在上庸城集結完畢,如今呂布的並州軍盡皆在前線抵禦諸侯聯軍,我大軍隻等殿下一聲令下便殺出漢中直搗帝都。”
“好!既然如此,我們也不用等什麼三英戰呂布了,讓那些聯軍在前麵先玩著,我們去抄董卓老巢去!”秦陽一拍桌子,豁然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