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6章 蔡邕出獄(1 / 2)

“大漢帝國靈帝中平五年,少帝光熹元年,大漢帝國靈帝陛下駕崩。大將軍何進執掌朝政,太子劉辨登基為大漢帝國少帝。少帝大赦天下,廣封群臣。”——《三國奇誌列傳》

新帝登基與先帝葬禮之事自然極為隆重,整個帝都也因為這兩件事的發生而變得極為熱鬧。特別是時值冬日,帝都大街小巷先是張燈結彩,然後滿城縞素,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貴族都忙得不亦樂乎,仿佛過年一般。漢少帝在何進和張讓二人的扶持之下,順利登基成為了大漢帝國的皇帝,整個過程順風順水沒有任何的波瀾。

直到剛剛登基的大漢少帝陛下接受了文武百官的朝拜之後,何進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在他看來,隻要自己的外甥劉辨登基成了皇帝,那這整個天下就有一半姓何了。想到帝國曆史之上竇氏家族風生水起的傳說,何進不由得心馳神往。隻不過在他閑下來的時候,不知不覺之間總是想起張讓在他耳邊所說的那句話,“大將軍執掌天下權柄,本應萬人敬仰,但有些人恐怕卻隻是將大將軍當成手下敗將了吧……”

每每想到當年在襄城之下的那場慘痛的失敗,何進都不禁咬牙切齒。那是他自從成為帝國將領之後最為恥辱的敗績,帝國五十萬精銳大軍,竟然被三十餘萬大部分是老弱殘兵的黃巾軍給殺得丟盔卸甲亡命奔逃。每當何進想起那個站在“黃巾明王”大旗之下的弱冠少年,他都恨不得一口口將之生吞活剝。“我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天下兵馬大將軍!我的生命之中絕對不允許有任何的汙點!”

就在大將軍何進心情起伏不定的同時,那個讓他心神不寧的根源,漢中牧秦陽大人,此時卻正在蔡邕的府上做客,談笑風生。

先帝駕崩少帝登基大赦天下,這其中自然也有被押在天牢之中的蔡邕。隻不過如今的蔡府卻是門庭冷落了許多,雖然蔡邕已經不再是帝國的罪人,但他此時卻也不再是帝國的重臣,而且他一身的功力也在金鑾殿上被盡皆散去。一個失了勢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自然對那些帝國的官員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他們的注意力早已移到了大將軍何進的府上,這些官員寧可去諂媚於大將軍府門前的侍衛,也不願到這個剛剛出獄的糟老頭子家裏來尋晦氣。

應蔡琰的邀請,幾乎與蔡邕處於同樣境地依然被軟禁在帝都之中的秦陽第一個來到蔡邕的府上。當蔡邕知道秦陽在自己被入罪之後第一個在金殿之上直言十常侍罪行,並且痛打張讓後,立即對秦陽另眼相看親自迎接。

“蔡大人親自相迎,可是折煞晚輩了。”秦陽滿麵笑容對著麵容憔悴的蔡邕一拜說道。

其實蔡邕出獄之事他原本並沒有在意。隻不過蔡琰派人送來拜帖之時秦陽正好閑的無聊,所以便帶著管亥和一眾護衛來到蔡邕府上。最近一段時間,秦陽總是有一種心神不寧的感覺,雖然何進與張讓派在他身邊的暗哨已經減少了不少,但他還是盡量避免出門。自從漢靈帝駕崩之後,秦陽突然有了一種莫名的惶恐之感。那是一種對曆史進程失去掌控後的惶恐,使得原本信心十足一切盡在掌握的秦陽感到了深深的憂慮。

“嗬嗬,秦大人說得哪裏話?老朽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倒是承蒙秦大人看得起老朽,肯屈尊紆貴來到寒舍才是老朽的莫大榮幸啊。”蔡邕說的雖然是客套話,但是言語之中落寞之意卻是十分明顯。

秦陽這才發現,大雪初晴之後蔡邕的府前竟然腳印稀疏。恢弘的府邸與這落寞冷清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絲北風吹過,蔡府門前顯得極為蕭索。

秦陽淡淡歎道:“人情冷暖,蔡大人就不要往心裏去了。人活百年不過圖個安樂,有些事情蔡大人還是看開一些吧。”

聽到秦陽的感歎,蔡邕不由得怔了一怔,沒想到秦陽二十多歲的年紀竟然能說出如此滄桑之語,仿佛看穿了這世態炎涼一般,不由得心中又是對秦陽高看了一眼。

“父親,秦大哥。外麵北風甚緊,我們還是到廳中一敘吧。”蔡琰嫣然一笑,打斷了二人的感慨說道。在秦陽被嚴密監管之時,帝都之中所有的官員對其避之唯恐不及唯有蔡琰不顧族人反對屢次探望幾乎隱居的秦陽,時日一長,她與秦陽已然成為好友稱呼也變成了兄妹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