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悠悠青山綠 琅琅書聲揚(1 / 2)

天南大陸,幅員遼闊,自古以來晉、元兩國鼎立,邊境處五郡,物產富饒,兩國各不相讓,千年前一場大戰均元氣大傷,一時相安無事。

天南曆3532年,晉、元兩國經過千年休養生息,重新開戰,此戰曠日持久,邊界之處,民不聊生。所謂亂世出英雄,天南曆3543年,晉朝大將吳風領兵起亂,在五郡修仙大宗的支持下叛出晉國,領百萬兵士,占據邊界五郡,立國號“吳”,對晉、元兩國各發出和平宣言,願貢以賦稅,換兩國均安,免百姓離亂之苦。晉、元兩國都已國庫空虛,在相互忌憚之下,同意了停戰請求。天南曆3545年,三國使者於五郡中的平安郡簽署停戰協議,晉、元朝承諾千年之內不犯吳國,若有一方反悔起兵,另一方及吳國共討之,禍及子孫。自此,晉,元退兵,三國鼎足之勢成。

此戰之後,修仙的傳說開始在天南大陸流傳,傳說中他們能呼風喚雨,移山倒海,有陸地神仙之能。隻是修仙之人雖然源於凡人,但是仙緣難求,平常人掙紮於紅塵中求生存,等閑也難以見到修仙者一麵。雖然這次不忍黎民受苦出麵支持吳風立國以牽製晉、元兩朝,戰後,他們又消聲匿跡。所以,傳說終究還是傳說......

戰後幾十年,五郡漸漸恢複了元氣,當年簽訂停戰協議的平安郡更是已成為吳國之都。吳風以武立國,皇族宗室子弟多自幼習武,而吳國百姓多受過離亂之苦,習武之風更盛,讀書人卻不受重視。在這種大環境下,平安郡北長青街卻悄悄開了一所“嶽麓書院”。

這條街雖然不算蕭條,但是居住者多是販夫走卒,生活雖然方便,不過離皇宮甚遠,也沒有什麼達官顯貴居住。嶽麓書院就在街角的位置,一牆之隔就是郊外了,本來是一戶戰時逃荒去了的人家所居住,不過晃眼數十年,卻並沒有人回來。由於位置不好,也就一直空著,直到有一位六旬的老者帶著孫女來到了長青街。長青街人憐祖孫二人孤苦,也沒個落腳地方,就讓他們暫住於此。半月後,小院門口就掛上了“嶽麓書院”的招牌。

雖然吳國習武風盛行,但是一般小戶人家子弟哪裏有錢買兵器請教習,都是等到進入軍隊才學習。而在這之前,稍微學習兩個字,不至於將來看不懂兵書他們倒也不反對。很快,書院就有了學生,祖孫兩靠著學生們送的一點束脩,也艱難地生活下去了。

小院並不大,平時有十幾個學生,八歲的秦霜,穿著舊舊的袍子,束起頭發,也夾在學生中聽爺爺上課。爺爺身體不好,小小的秦霜一早就要起來站在和她一般高的灶台前做飯,下課後還要去砍柴挑水,每天都很辛苦,可是,她依舊聽得很認真。她知道,自己讀書的機會得來不易,一般人家女兒都不得隨意出門,更不要說習文斷字了。可是爺爺常說:“女兒讀書,雖不能治國安天下,可是,卻能長些見識,起碼將來遇事有點決斷,不至於做一個離開男人就無法生活的可憐蟲。”年幼的秦霜雖然無法聽懂,卻也知道爺爺是為了自己好。而從記事起就隨著爺爺一路逃難的顛沛流離也讓她格外珍惜這安穩的時光。

下課後,頑童們一哄而散,秦霜走向爺爺:“爺爺,你最近咳嗽得越發厲害。我去砍柴,過幾天攢夠了錢就帶你去看大夫。”爺爺笑著摸摸秦霜的頭,“乖孩子,爺爺沒事,老毛病了。你還這麼小,每天砍柴挑水太辛苦了。爺爺看了心裏更難受。”

“沒事,爺爺。我身體好著呢。”說完背起砍柴的工具蹦蹦跳跳的出了門。

平安郡外小青山,秦霜砍好了柴,走到一條小溪邊就躺下了。這是她的習慣,每天,隻有這個時候,她才可以安靜地憂傷一會兒。雖然,她表麵上忍住了沒有父母的孤單,強顏歡笑地念書,照顧爺爺,可是畢竟她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

陽光從繁密的枝頭射下,照在秦霜白皙的臉上。晶瑩的大眼失卻了往常的靈動,有些空洞地眨著。小小的腦海中不斷地轉著這個念頭“我的父母是誰?為什麼不跟我和爺爺在一起?他們是否也在這樣掛念著我?”可是,這個念頭,她從來不敢告訴爺爺,怕爺爺傷心。小手無意識地揪著身下的小草,慢慢睡著了。

傍晚,秦霜疲倦地帶著賣柴得來的錢回到小院。爺爺坐在小院的梨樹下的石凳上,正在等她。

秦霜歡快地撲過去,“爺爺,今天的柴賣了個好價錢,明天就可以去看大夫了。”爺爺看著秦霜,慈祥地說:“霜兒來,坐到爺爺麵前來。今天爺爺給你講一個無力掌握自己命運的女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