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姐大鬧溫陽縣(第八十六回)(1 / 3)

雲圖變化民意即天意

古井驚魂溺子如殺子

卻說四姐說動了母後,二人便向靈霄寶殿趕來。

其實,四姐在瑤池她母後麵前演的這一出,完全是想利用這段時間爭取母後對降雨北方的支持。她知道,東海龍王敖廣手中有聖旨在,父皇拿他是毫無辦法的。敖廣不但沒事,還會把她父皇置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這些,都是她的罪過。

當時,四姐隻顧調雨的事,顧不得其它。如今想來,真是亂子闖大闖邪門了!

“父皇該怎麼辦呢?”

四姐心事重重,她緊緊跟著她的母後直奔靈霄寶殿來。

可是,等她母女二人趕到時,寶殿上已是冷冷清清。

她的父皇已經不在了,眾文武仙卿也都不在了,更無那東海龍王敖廣的影子,隻有四員渾身閃射著鎧甲金光的鎮殿將軍,在那東西龍柱旁立著。

“壞了,他們都去剮龍台了吧?”王母自言自語道。

“母後,待女兒問問,再作道理。”四姐道。

“參見王母陛下!”不等四姐動問,四員鎮殿天將看到王母到了便都過來參拜!

“免禮平身,哀家問你們,萬歲他們都到哪裏去了。”王母問道。

“回稟王母陛下,散朝了,萬歲移駕青雲殿去了!”四天將道。

“哦!那東海龍王敖廣呢?”王母擔心地問。

“回稟王母陛下,那敖廣領了賞賜回東海去了。”眾天將道。

“哦!領了賞賜?平身吧!”王母道。

“謝陛下!”四將起身各歸原位。

四姐聽了四個天將的話,心裏頓時明白了一切,一定是父皇知道是自己的聖旨出了問題,覺得錯怪了龍王,隻好賞賜龍王賠不是了!”

可是,王母不明就裏,她覺得十分奇怪:“下錯了雨,怎麼沒被誅殺,反而受了賞賜呢?”

“走,我們去看看你的父皇。”王母對四姐道。

四姐點頭,扶著母後朝青雲殿去了。

原來,雨過天晴,大宋國北方許多玉皇廟裏香火達到空前的鼎盛,玉帝心有感應,他派身邊傳旨仙童去了解情況。

傳旨仙童回來,高興地回稟道:“恭喜萬歲,賀喜萬歲!”

玉帝道:“喜從何來?”

仙童道:

“甘霖解旱情,北方盡感恩,各處玉皇廟,紛紛頌天恩。”

“哦!北方?”玉帝轉身去看雲圖。

“這個大膽的孽龍,竟敢違犯天條,竟敢矯旨行事,敗壞天鋼!傳朕口諭,眾仙立即上殿。”玉帝說完,立即怒氣衝衝上靈霄寶殿去了。

就在玉帝離開一會兒,四姐便來到了青雲殿,再後來就是傳旨仙童來取物件,四姐去找母後。

卻說東海龍王敖廣以為自己奉旨行雨,點滴不錯,緩解了一方旱情,救了一方百姓,一定是玉帝高興,要賞賜自己了,便帶了聖旨興衝衝來到靈霄寶殿交旨。沒想到,他一進大殿就受到玉帝的當頭棒喝:

“敖廣,你好大的膽子!”

東海龍王感到莫名其妙!他跪下來說道:“不知小龍做錯了什麼?惹得萬歲如此斥責?”

“你!你!還說不知道?”玉帝怒不可遏,嘴唇顫抖著!

“小龍確實不知。”那龍王還是一頭霧水。

“將朕給你的行雨聖旨拿來!”玉帝道。

敖廣戰兢兢遞上了聖旨,玉帝打開一看,卻傻了眼。

隻見聖旨上寫著:

敕令東海龍王敖廣遵照下界南贍部洲大宋國時間務於六月初十日午時三刻起至六月十二日午時三刻止行雨南贍部洲大宋國北方河東河北地方,連下普雨兩天兩夜,土濕一尺二寸三分九點。不得有誤!欽此!

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印)

玉帝看那字跡,自己寫的無疑,看那聖旨、寶印,都是真的!

“難道是我記錯了?”玉帝這樣想道。

隻見他哈哈一笑,走下禦座,親手扶起敖廣說道:“愛卿受驚了,是朕匆忙之間記錯了事情,竟然以為是愛卿矯旨行事,朕給愛卿賠不是了!”

說著,玉帝深深施了一禮。

敖廣急忙還禮,說道:“聖上日理萬機,一件事偶然記錯,難掩光輝,如此賠禮,小龍怎擔當得起!”

“好!好!愛卿能夠見諒,朕心甚慰。”玉帝微微點頭,他轉身回到禦座,立即寫好一道聖旨交給宣旨仙童,隻見宣旨仙童高聲喊道:“東海龍王敖廣聽賞。”

那宣旨仙童打開聖旨讀道:“東海龍王敖廣行雨有功,賞天絲綢緞一千匹,賜給每年便宜行雨三次的特權。”

敖廣一聽,一掃剛才的怨氣,他急忙跪下叩首,三呼萬歲!

眾天仙也跪地稱頌玉帝聖明,三呼萬歲。

東海龍王敖廣喜滋滋謝恩之後,領了賞賜回東海去了。

聰明的玉帝,知錯即改,應變巧妙,終於在片刻之間化解了這場尷尬。難怪,白居易在《夢仙》詩中虔誠地吟道:

“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致誠。”

卻說四姐扶著她的母後匆匆來到青雲殿外,卻聽到她的父皇正在殿內摔東西。

守殿天丁見王母與四公主走來正要上前參拜,王母卻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動,不要作聲。

王母躡手躡腳走近殿門,聽得玉帝氣喘呼呼,小殿裏呯啪亂響。王母急忙推開了殿門,不料一件東西卻迎麵飛來,王母躲閃不及,被打中額頭,王母向後倒去,幸虧四姐急忙將母後扶住。

玉帝見打了王母,這才停下手來,轉身坐在那裏。

“好呀!我王母哪裏得罪你來?你這樣痛下殺手?”王母一手按著額頭,一手指著玉帝責問道。

“母親息怒,父皇不知是在發什麼怒氣哩,他是失手了,他是沒察覺母後走進來,女兒請母後原諒父皇吧。”四姐求她母後道。

小殿裏的留影石被推到了,禦案也歪斜到一邊,珊瑚台、翡翠台、金龍台、玉鳳台、仙花瓶、異草瓶、祥和瓶、鎮妖瓶、熏香爐、暖風爐、八卦爐、煉丹爐、涼風扇、驅雲扇、伏魔扇、日月扇……都被摔打踢撞得亂七八糟。

原來,玉帝是在生自己的氣呢!

他是躲在這小殿裏怪自己寫錯了聖旨竟然還不知道哩。

“發脾氣?發脾氣找犯事的神仙、魔頭去,一個人在小殿裏摔摔打打,這是發的那門子神經呢?”王母道。

四姐從地上撿起那卷打中母後額頭的聖旨,給了母後道:“母後,我看父皇一定是賞了東海老龍王有些後悔了,心裏才窩火的。”

王母看看聖旨,說道:“這聖旨沒錯呀?那個大宋國早就該降雨了。那裏的百姓修了許多玉皇廟,天天上香,天天許願,難道你不知道嗎?”

“可……”玉帝欲言又止。

“可什麼?難道這樣的禮義文明之邦不該風調雨順嗎?看看你今年搞的北旱南澇,怨聲載道,你就不怕世人指著你的塑像罵娘嗎?”王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