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朝政腐敗,民生凋敝,農民起義風雲激蕩。唐廣明元年(公元八八零年)九月,黃巢義軍之壽州人王緒率萬餘農民義軍攻陷壽州、光州(治所今潢川),時有光州固始縣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率五千餘眾加入了王緒的隊伍。公元八八一年王緒在固始縣命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為將領。唐光啟元年(公元八八五年),王緒率兵由九江南下福建,攻陷汀州、漳浦,進兵泉州。
後因王緒嫉妒賢能,濫殺將士,軍中人人自危,王潮遂發動兵變,囚王緒,王緒不堪受辱,自殺。王緒自殺後,眾軍推王潮為主。
王氏兄弟率義軍南北轉戰,曆時九年,終於平定了閩疆,統一了全閩。乾寧四年(公元**七年)底,王潮去世,王審知繼其位,治閩興閩,造福黎民,使得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一派盛世景象。
此間,王氏三人有一同縣名曰張睦,此人隨著王審知兄弟領軍南下,輔佐著王氏兄弟平閩治閩,後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張睦亦輔佐其開閩,建閩王國。故此人深受王審知器重,主管商務,亦被後人稱為入閩始祖。
後來,王審知去世,其子王延翰繼位,張睦心中有感於世亂難為,又實是厭倦做官的生活,便是毅然棄官歸隱,攜家帶口自福州溯大樟溪而上,一路風光無限:青山綠水,白雲藍天,奇峰異石,如詩如畫。張睦次子張膺擇得湯泉埔(今梧桐湯埕)安家,三子張賡擇得青銅溪畔(今梧桐西林)定居。
兄弟二人定居不及一年,一天晚上,張膺、張賡竟是做了同一個夢,夢見一位金甲神人告訴說:“這兩個地方都不是你們兄弟久居之所。自此而上五十裏,有小溪望南而流,桃花流水,環繞沙洲,那才是你們長居之地。”
次日兩兄弟會麵講了昨晚的夢境,大為驚訝,決定立即動身。於是兄弟倆攜帶家眷再沿大樟溪而上,到了溪口,果真看見一小溪泛漂桃花,即順此流而上,到達一地,隻見桃花流水,水環沙洲,洲圓如月,水成月牙,其景美妙,環境清幽,真乃山川靈秀。
兄弟倆被這眼前的美景深深迷住,便於洲中擇地而居。張膺居洲之前,稱前張;張賡居洲之後,稱後張。兄弟倆回想昨晚夢中神仙的話,又有感於一路而來,到此剛好五十裏,就命名此處為五十村(今仍有五十堂,又稱龍會堂),又感於地形勝狀,又稱為“月洲”。
日月如梭,時間如白駒過隙,不覺間當年張膺、張賡倆兄弟在月洲安居樂業已是過兩百餘年。
南宋紹興九年(公元一一三九年)農曆七月廿三酉時時分,月洲上空霞光萬丈,五彩繽紛,一處張家宅子內更是靈光四溢。張家人個個是興高采烈,掩不住的高興:自家媳婦懷胎十月,終於是即將臨盆,時天顯異象,滿堂靈光,想來此子定然非平常之人。繼而房內嬰兒啼哭聲起,甚是響亮,張家人皆是喜出望外。而待那接生婆剪了臍帶,這霞光靈光也便皆是消失而去。
此家人誰?便是那由仙托夢在此定居的兄弟之中張賡的後人,名曰張局敬。張局敬成年後便娶了鄰鄉盤穀洋江氏十娘為妻,十月懷胎誕下一男嬰,於三旦時取號慈觀,字克勤,名沙。而他,便是日後的張聖君!
要說這張慈觀,來頭可是不小:
其母江十娘有三個哥哥:江七、江八、江九,他們兄弟仨懂巫法,通鬼神,常與人設道壇,做法術,無不神奇靈驗,世稱“三師公”(今閩南道壇所尊之為“三壇尊聖江神仙”)。
話說在吳承恩的《西遊記》中孫悟空幫助唐僧西天取經回東唐大土,被如來封為“鬥戰勝佛”。後悟空榮歸花果山修身養性,但因悟空生性靈動,怎耐悠閑,又因三師公常與神仙來往之故,一日,悟空與三師公通靈交談,訴說心中苦悶,想借師公之法,投胎人間,發揚西遊精神,積德行善,為民除害,師公鑒於悟空一向為人,便欣然同意幫忙,但借誰之腹,三人一時也難以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