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軒轅又名黃帝,軒轅有土德之瑞,尊稱黃帝。
軒轅黃帝(軒轅氏後為複姓)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黃帝(英文:The
huangdi;Yellow
emperor),公元前軒轅像(2張)2717-前2599年。黃帝誕辰是二月初二(“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意正是源於此)。軒轅即黃帝者,少典與附寶之子,取名軒轅,為軒轅氏。《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嚐寧居。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後省略為軒氏,部分人以軒轅為氏。並且建立70多個國家,繁衍600多個姓。
黃帝姬姓/軒轅氏(軒轅為複姓,後簡化軒姓)。上古時期,是母係氏族社會,姓來自於母係氏族遺留,因此上古的姓裏麵都有個女字,氏才是跟隨父係氏族的,姬姓為母係,軒轅氏為父係。軒轅為複姓“父”同“複”,要求恢複本姓者,稱為複姓。即軒轅氏族為黃帝男直係,姬為女直係。(至今存在軒姓族人與姬姓族人異性是不能結婚的)
春秋時,各國諸侯不論爵位大小,多喜歡稱公。按照周朝製度,國君一般由嫡長子繼位,即位前稱為太子,其他的兒子便稱為公子,公子的兒子則稱公孫,公孫是爵位的稱呼
軒轅中國第一帝王黃帝,為軒轅氏,軒轅二字,即天黿,即力天,意思是神化了的大龜(龜、龍、鳳、麟為中國古代四大靈物)。在古代,軒轅和天黿讀音是一樣的,黿,就是水族動物。黃帝以天黿作圖騰,說明他的圖騰是龍蛇之類的水族動物(見《中國古代史講座》上,第128-129頁,求實出版社1987版)。這一論說,從遠古社會的圖騰上尋出軒轅的含意。科學地闡釋了中華民族為什麼是所謂的“龍的傳人”。
軒轅之妻元妃嫘祖為西陵氏之女,是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囂,昌意二子。玄囂之子蟜
軒轅元妃——嫘祖極,之孫為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五帝之一的“顓頊帝”。《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帝王世紀》記載,“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曰女節,生青陽。次妃彤魚氏,生夷鼓,一名蒼林。次妃嫫(mó
)母,班在三人之下。”
黃帝出生於母係氏族社會,據史書上載,母親名叫附寶。一說在沮水河畔
古代帝王(今黃陵縣沮水河)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二說在曲阜壽丘(今山東曲阜城東四公裏的舊縣村東)。傳說有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鬥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軒轅像(4張)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懷胎24個月後,生下一個小兒,這小兒就是後來的黃帝。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部落酋長,37歲登上天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曆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誅殺蚩尤,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建造舟車(軒轅二字也有舟車之意),發明指南車,定算數,製音律,創醫學等,是承前啟後中華文明的先祖。中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曾戰勝炎帝於阪泉,戰勝蚩尤於涿鹿,諸侯尊為天子
很久以前,在大地西北方的姬水河畔,生活著兩個古老的部落,有熊氏族和有蟲喬氏族。他們世代以水姓,通婚融合,不斷發展。某年,有熊氏族的首領少典,娶了有蟲喬氏族中的女子附寶為妻。一天晚上,附寶觀看北鬥七星時,天樞之處忽然白光閃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寶受到感應懷孕了,後來,她在壽丘生下一個兒子,取名軒轅。軒轅生來神奇靈異,很小就開始說話,少年時反應迅速,長大了品質敦厚才思敏銳,成人以後更是聰明絕頂。少典死後,軒轅成為有熊氏族的首領,娶西陵部落首領的女兒嫘祖為妻,嫘祖教人們種桑養蠶。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為:軒轅之丘。那時候,由於姬水河流域人口越來越多,軒轅決定率領部落向東遷移。在東進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已經遷移過來的炎帝部落,雙方發生衝突。在阪(bǎn)泉的曠野上打了三次仗後,兩個部落合並結盟,統一歸軒轅領導,尊稱軒轅為“黃帝”。炎帝自己則去了南方,教化那裏的人們。經過這次融合,黃帝所率領的氏族空前強大。於是,黃帝決定在泰山之上聚會鬼神。適時,黃帝駕乘寶象車,由六條蛟龍牽引駛向泰山;鶴形、人麵、一足的神鳥畢方在車旁侍奉;風伯打掃道路,雨師淋灑淨水;炎帝的下屬蚩尤率領虎狼走在車的前方,鬼神們跟在車的後方;興雲駕霧,無翅能飛的騰蛇伏在地麵,而鳳凰則飛在寶象的車上麵
蚩尤作亂
泰山聚會的場麵宏大而威嚴,黃帝感慨萬千,親自創作並演奏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樂曲。看到黃帝誌得意滿的樣子,炎帝的下屬蚩尤非常不服氣。回來以後,他聯合風伯、雨師、誇父等部落首領,興兵作亂,不再聽黃帝的命令。蚩尤是苗蠻九黎氏族的首領,好戰喜亂,非常厲害,飛空走險如履平地。另外,他還有18個兄弟,號稱是神帶的後裔。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不食五穀,隻吃河石。同時,他們還會製作棍棒、刀、戟、大弩等
兵器,因此威震天下。阪泉之役如果不是炎帝主和,勝負結果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