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加拿大各大電視台突然播出緊急新聞:中國首都北京建國門外使館區附近發生槍戰,伊朗外交官和他九歲的兒子當場死亡。
人們在電視螢幕上看到,一輛黃色麵的的擋風玻璃已經粉碎;一輛兩節相連的公共汽車布滿彈洞;受了傷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車裏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著槍奔跑;人們抬著傷者急匆匆地撤離。與此同時,砰砰叭叭的槍聲不斷地爆響著。
中國政府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關閉了電視衛星傳播,禁止各國記者進行現場采訪。加拿大記者是因為槍戰就發生在他們的外交公寓下麵,而且他們估計到了中國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在中國政府尚未醒過來的瞬間,搶在禁令之前轉播了現場實況。這才使人們看到了幾個珍貴的鏡頭。
國內的新聞媒介全部奉命對此保持沉默。隻是當天的北京晚報被授權刊登了新華社的一條一百餘字的新聞。以致於該報價格暴漲,據說最高的被炒到了原價的五十倍。
凶犯係駐守在通縣的北京衛戍區三師十二團的一連中尉連長,剛滿三十歲,來自河南農村的田明建。
田明建,河南省淮濱縣張莊(還有一種說法是息縣夏莊)人,十七歲那年入伍參軍,那是他第一次有機會摸槍。當槍分發到新兵的手上時,所有的新兵都很興奮,隻有他表現得很平靜。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九日上午9點30分。教官發現新兵實彈射擊考核中田明建的成績最差。擊發十槍,九槍打空,未擊中標靶,僅有一槍正中靶心。
教官很疑惑,“那一槍是蒙的?太巧合了吧?”,於是,便讓田再打十槍試一次。結果,標靶上還是那一個槍眼。
教官先是狠狠地踹了田明建兩腳,然後,出於好奇,不由自主地走近標靶,欣賞著罕見的那一發標準神射。這一看,還真就看出了門道。
原來,田哥的第一槍,正中靶心。隨後的十九槍,從第一槍擊出的彈洞穿過。教官以老年癡呆般的表情,傻傻地盯著標靶,眼都不眨的看了許久,從牙縫裏擠出兩個字,“天才!”
當時的兵役是四年製。也就是說,四年內得不到升遷,就自動退伍。由於田明建的軍事素質極高,各方麵成績優異(尤其是槍法),所以,受到恩師趙濤波教官的提拔、重用,被保送西安陸軍學院深造。
從此,田明建一步登天,實現了從士兵到軍官的質的飛躍。
一九八八年六月,田明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安陸軍學院。同年七月,被調往號稱“地上最強”的精銳部隊就職,擔任北京衛戍區第三師中尉。
此時,田明建的槍法,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境界。自創一招“雙龍奔月”,技壓群雄,天下無敵!
雙龍奔月:
左、右手各拿五四式手槍和八一式步槍。第一槍,由五四式手槍擊出;第二槍,由八一式步槍擊出。第一顆子彈射出,隨即,第二顆子彈射出,擊中第一顆子彈的尾部,兩彈前後串連、先後正中目標。
這樣一個技術過硬、事業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婚姻美滿的青年軍官,為什麼會叛兵為匪呢?
田明建在團司令部任參謀時,深受上司賞識,上下左右的關係也十分圓滑,許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關頭,常常托他代為疏通,既然一言興邦,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字千金。
一次,某戰士重禮貢進,但求事無成,一氣之下將他受賄的隱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連隊任職。
副連長這個職務,按部隊慣例是負責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請假探親,田未批準。該戰士平素與田關係不好,知道他借職權之便作梗刁難,與之爭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對其拳腳相加。
不打人不罵人是部隊的紀律,毆打戰士更是絕對禁止的。這就成為了轟動軍營的事件。田明建停職反省,但一直想不通,拒不承認錯誤,並與營團兩級主管言語對抗,上級遂決定予以處分,而且公開警告說:再不悔過,將令其還鄉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