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附編年史)(1 / 3)

仰望著深暗的天空,看著滿天的星辰垂落下來,劃出不滅的長痕……

“太耀眼了麼?”他問。“……我看見你的眼淚。”

“不,這很美……”她說,“這是你一生所堅守的,在這一刻變成奇跡。”

※ ※ ※ ※ ※

若星漢史詩

若星漢大陸的名稱是一種古精靈語中“天空閃耀”的意思,這是一種古老的語種,在創元之前的古老世紀裏,它曾一度統治從斯塔洲直到亞得斯幫海的廣袤土地,若星漢大陸也是其中一部分。但目前,隻有很少的幾個詞彙流傳了下來,現在我們看到的據傳是十三世紀流傳下來的若星漢史詩(民間歌本又稱十八騎士傳)中,還能找到一些它們的影子,如一些種族英雄的姓名,原本都是有含義的,而現在隻是成為一些拗口的音節。還有很多長詩中的語句,有著奇異獨特的語法,但在漫長的口頭傳唱曆史中相信它們大多為便於演唱被變的失去了本來麵目。現在沒有人可以知道最初的若星漢史詩版本是什麼樣子的,這成為曆史學者和語言學家永遠的課題,也是學者們用來申請研究撥款永遠的“裏可依姆之口”(注1)。

更有來自民間術士們的傳說,說在原始的若星漢史詩中,記錄著古世紀神奇的咒語,但由於據傳原版是由古精靈語寫成的緣故,現在人們無法再得知那些召喚過強大神靈的音節與句子的本來麵目。可笑的是宮廷也有人相信這種無端的想象,居然由某位赫赫有名的大學者出麵成立了個研究會。這真讓我們這些不曾見識過大神學院高大殿堂的“尤路卡”(注2)學士大大的驚訝了。

現在編寫紀元前史的學者,所依的也大多不過是來自民間的若星漢史詩的內容,由於民間流傳著七百二十八個版本(這是大學者古裏尤蘭考證出來的),所以各地學者們的史學書也編的各有不同,甚至出現了範德爾王是男性王還是女王,金星洲是島嶼還是大陸,聖殿戰爭是發生在三百年前還是三萬年前這樣的差異之爭。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是對的,史學家們踏遍各洲去尋找那個失落的時代的任何一點遺物,為此他們都成了挖掘與鑒定的高手,當你在某個山頭發現一個蓬頭垢麵的家夥在敲打可憐的被丟了一地的古人的屍骨,不要以為是盜墓賊而抓他報官,那說不定就是某國的某席學者哩。

而神學家們更是有理由把若星漢史詩當成神殿的寶典供在豐碑神像的一旁,因為如果若星漢史詩中所說的古老文明被證明真的曾存在,那麼就將引發所謂信仰的地震,古非得斯教(龍形教)將重新興起,因為若星漢史詩中寫的明白:“最初的人都是由龍化成。精靈來自土,極少數能化成龍,而人又是龍進化的最高一階。”這句話是在史詩的七百二十八個版本或是九千多種紀元前史學書中都一致記錄的。如果傳說被證明是曆史,那麼現在據說創始人席魯是得到在海邊聽到神諭而創立並成為若星漢大陸第一大教的禮天教(人來自於天上,矮人,精靈和魔人由地而生。)就將遭遇前後未有的衝擊。而各大教派都在巴望著把禮天教的至高無上神從福裏斯山神殿中最高的座上趕下來呢。

語言學家尋找若星漢史詩的原始版本,據說這是當年一位偉大的語言學家從古精靈語中譯來的,而現在的學者則以能把它譯回去為榮。這幾乎以成不可能,不說那種語言剩下的詞不到一百個,排除那些偽造的和錯譯的,能確認含義的隻有三個詞而已,“若星漢”就是其中一個。而在長年的流傳過程中,它已經從一本由精靈族的視角記錄故事的長詩變成了人類贏得戰爭的頌歌。在神學者,皇家學院院士卡休理以他的威望抄定了若星漢史詩的王國統一版本,並由國王親自寫書名為:《範德爾王和他的十八騎士帶領人類英雄們在這篇大地上的偉大而永不可磨滅的勝利》後,相信所有對人類不敬的的語句都被抹去,而真正成為了一部通篇以範德爾王和他的銀月光華軍為主角的英雄打敗惡魔的七百萬行的劇本。當然,那隻不過是劇本而已,因為有曆史價值的東西都被塗改的麵目全非了。現在那些仍在尋求若星漢史詩原始版本的人都將被視為對皇家學院的不敬。他們的研究再也得不到王國的一個錢幣。

曆史學家在土地裏挖掘著它,神學家在神殿裏念誦著他,魔法師們把全書反過來倒過去的念,語言學家在世界各地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言朗誦他,皇城大劇院用了幾千個演員並出動了皇家衛隊在大角鬥場上演它,而小村莊裏,孩子們在樹下聽著老人們用他混亂的記憶顫三倒四的說著它。它就是《若星漢戰記》,天地間最偉大的傳奇,無數人美好或險惡的夢境。我想現在讀者們一定以經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這本書了,但是報歉,我手頭上沒有。因為目前還沒有一個平民能湊齊全套一千四百七十九卷,通常的做法是一個城的人分別各去首都的大圖書館抄一本然後交換看。它的羊皮紙精裝版有堆滿一件房子那麼多,隻有大圖書館和神學院裏有兩套,可是不久前聽說大圖書館裏的那一套離奇失竊了,哦我的魯姆神,是誰能在一夜之間一點聲響也沒有的搬走那麼多的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