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將來形式好了,再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家鄉,種地也好,進工廠做工也罷,總能有一個好的前途。

大明的老百姓都很善良,但是生活得太苦,將來也太悲慘。

既然朱慈烺無意中來到了這個世界,總要做點什麼才行,而帶領大明走向世界之巔,讓所有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則是他最樸素的願望。

這並不是在空想,而是他在不斷推進的計劃,隻是時間還短,暫時看不出來罷了。

也正因為如此,在京師很多小地主已經在出售大量的糧食,讓京師的物價在緩慢下跌。

其實作為擁有大量土地的人家來說,糧食是最重要的東西,可是全家人就這麼點人,就算是天天大魚大肉又能消耗得多少。

很多大地主會把糧食存起來,緩緩地投入到市場中,以便獲取長期利潤。

甚至有些人囤積居奇,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牟取暴利,這種人最為可惡。

以前大明是真的沒有多少東西能享受的,最多也是一些茶葉和瓷器等等,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而糧食是最靠譜的,大家也不急。

可是現在卻完全不一樣了,醉仙樓的美味佳肴,那是吃了一次就讓人忘不了。

不過吃一頓少說五六兩銀子,多的話要花費上百兩,如果想一直去吃,那肯定需要大量的銀子。

而且這種好東西可並不僅僅是醉仙樓一家,那種高級的火爐子總要給家裏麵整一套,不然怎麼好意思宴請親朋好友來家聚餐。

當然那種沒有刺鼻的煙味,還帶著一點香味的蜂窩煤也要大量購買才行,不然說出去會沒有麵子。

再加上新出來的衛生紙,肥皂和香皂,這些東西都要多買一些才行。

最關鍵的是,一旦這種東西使用過後,再讓他們回到原來的生活模式,估計比殺了他們都難受。

而且奇珍閣今後還會推行各種各樣的好東西,會讓這些有錢人趨之若鶩,不斷地追捧。

這生活質量提升了,需要的銀子也就會更多。

以前最多一百兩銀子就能讓全家人過得舒舒服服的,可現在三百兩銀子都不一定夠。

每個月需要的銀子多了,家裏麵又拿不出來,沒辦法,隻是能選出售那些去年甚至前年的存糧,用來換取享受的東西。

起初還是一些家底不厚的小地主,後麵隨著奇珍閣的好東西越來越多,有些中等地主也會選擇出售糧食換銀子。

畢竟糧食這種東西再重要,也換不來能享受的東西。

隨著市麵上的糧食慢慢增多,糧價也就停止了上漲,甚至還緩慢地下跌起來。

這一切獲利最大的就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其次太子府,最後就是大明的朝廷。

尤其是經過稅費改革,朝廷已經能在京師收取很多營業稅,有錢了就可以從其他地方購買糧食,除了平抑物價還可以用來救災。

接著隻要選派得力的官員前往地方進行救災,很多動蕩的地方也會慢慢穩定下來。

再加上崇禎帝根據朱慈烺後世的記憶,選拔了很多有能力且忠心的基層官員,代替那些一心隻想貪錢,魚肉百姓,屍位素餐的家夥。

還有就是大量提拔沒有被汙染的寒門讀書人,大明的吏治為之一清。

盡管也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是比之前混亂的局麵算是好了很多,至少執行力方麵比之前快了不少,這就是一個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