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地主,坐擁千畝良田,娶成群妻妾,養一群惡奴,看誰不順眼就揍誰!
這是楊若風六歲時的夢想,十年後,他早就有了其他的夢想,但他仍舊認為,那是一個簡單善良純潔而美好的夢想。
當然,他認為他現在的夢想也是簡單善良純潔而美好的——有生之年成為天下儒生敬仰供奉的儒聖,那時,就在大夏皇朝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成立一個地主學院,讓所有的貧苦孩子,都能在學成之後成為一個地主,能夠坐擁千畝良田,娶成群妻妾,養一群惡奴,能夠不受到別人的欺負!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夢想,是生活環境所致。
楊若風生活在一個貧農家庭,祖上十八代貧農,到他的爺爺他的父親仍舊沒有絲毫的改觀,他們飽受貧窮之苦,但實在是沒有發家的辦法,於是將希望寄托在一代單傳的獨苗楊若風身上,立誌讓楊若風成為人中之龍,帶領這個貧窮的家庭走向富貴。
而貧苦人家的孩子走向富貴的捷徑就是——科考,通過在私塾中學習儒家經典,考取大夏皇朝的筆墨紙硯四大學院或者其他的一些優秀學院。
如果說窮人是鯉魚,而達官貴人是真龍,那麼科考就是一道龍門,越過這道龍門,就有一個光輝燦爛照耀的人睜不開眼的似錦前程。
而這道龍門背後若是紙墨筆硯四大學院,那將會是——一步登天。
於是,六歲那年,尚且懵懂無知的楊若風被父母送到了幾裏外的私塾去讀書,那是秋鳳鎮唯一的私塾,其中有地主家的少爺也有像楊若風這樣的窮小子。
剛開始很好,和一群同樣來自貧苦人家的小夥伴打的火熱,一起玩耍玩的很愉快!
到底有多愉快,這是他媽媽都不知道的事情。
私塾每月都有一次簡單的考試,當楊若風在第一次考試中得到第一名開始,災難來了,還是無休止的災難。
當天晚上回家的路上,就被打了,打人者是鎮上地主的孩子劉狀元,原因是劉狀元沒有成為真正的劉狀元,隻得到第二名,隻能是一個榜眼。
作為地主的兒子,就帶著一群惡奴,將楊若風打的在床上躺了好幾天。
楊若風的父親將楊若風送入私塾,就是希望他能夠有出息,卻沒有想到孩子被打的這麼慘,心疼孩子,萬分憤怒,找上地主家要討一個說法,結果也被一群惡奴打的幾天下不了床。
地主是地主,貧農是貧農,貧農永遠無法製裁地主的惡行,他們隻能打碎牙往肚子裏吞。
人之初,性本善。
楊若風也是善良的,從來沒有行惡的概念,那時,躺在床上,躺在父親的身旁,聽著父親的痛吟聲,心中卻第一次有了善惡的概念。
如果他們也是地主,就可以將劉狀元吊起來打一頓。
那時候,他有了成為一個地主然後帶著一群惡奴將劉狀元吊打一頓的簡單夢想。
楊若風痊愈後,回到私塾,卻被劉狀元帶著幾個惡奴堵在私塾門口,看到劉狀元,想到自己和父親的慘狀,楊若風胸中憋著一口惡氣,指責劉狀元,“你憑什麼打我爹?你憑什麼打我?現在還想打我嗎?”
劉狀元冷笑,“你們這些賤民,我打你們需要理由嗎?不打死你們,你們就慶幸吧!楊若風,今天我可以不打你,但是你以後不能再考第一名,不然我打死你!”
其實,楊若風是可以答應的,但是看著劉狀元那張囂張的臉,有了一股強勁,死都拉不回來的強勁,使勁的搖了搖頭。
這是一個孩子的驕傲,也是一個孩子的尊嚴!
劉狀元對楊若風又是一頓毒打,想要讓楊若風在武力下屈服。
楊若風卻咬緊牙關,死活沒有在威脅麵前屈服。
從那以後,楊若風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第一名,而且拉開劉狀元很遠距離,讓劉狀元望塵莫及。
每一次,楊若風都會挨打,到後來,演變成每一天都會挨打。
不僅如此,和楊若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也一個個的都被打了,被劉狀元威脅不能和楊若風說話,不能和楊若風玩耍,不然就會遭到毒打。
不到一年時間,數十個小夥伴就隻剩下一個,那是一個小胖子,但也反抗不了地主家的惡奴,每一次都是陪著他一起默默的挨揍。
那時候,楊若風有了成為儒聖,建立地主學院,讓天下貧苦孩子都能成為地主,能夠不受到欺負的偉大夢想。
十年時間過去,楊若風已然長成十六歲的少年,因為熟讀詩書,舉手投足之間有著一股書卷的清氣,麵龐清秀,像是一個博學多識的才子,但是心中的倔勁強勁卻沒有消失,每一次一上來,就像一頭八匹馬都拉不回來的強驢。
而這十年中,劉狀元堅定不移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欺負他打他罵他搶他書本撕他衣服不讓別的小夥伴和他一起愉快玩耍還威脅他不讓他考第一名。